第82章 明德皇后(三)贤妻良后

每逢初一和十五这两个特殊的日子,众妃嫔与公主都会身着华丽盛装,前来朝见。远远望去,马皇后那身袍衣看似质地精良,初时众人还以为是精细的丝绸所制。然而,待走近了仔细端详,才不禁哑然失笑,原来那不过是粗帛罢了。

面对众人的惊讶,马皇后却只是微微一笑,借口说道:“这种丝织品虽说看似粗糙,但其材质特别适宜染色,经过一番处理,能呈现出独特的色彩与质感,因此我才穿用。”她的语气平和而坚定,毫无半分矫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嫔妃们听了马皇后这番解释,心中无不涌起复杂的情感,有的是钦佩,有的是惭愧,最终都化作一声深深的叹息。她们叹息于马皇后的节俭之德,也叹息自己在奢华生活中的迷失。这叹息声在宫廷的廊道中悠悠回荡,仿佛是对马皇后高尚品德的无声赞颂。

而且,她的博学多识,在宫廷中亦是有口皆碑。她能够熟练背诵《易经》这部蕴含着深邃哲理和古老智慧的经典之作。对其中的阴阳变化,乾坤之道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她喜好研读《春秋》,通过这部编年体史书,洞悉历史的兴衰更替,从中汲取治国安邦的智慧和经验。

对于《楚辞》,她同样爱不释手,沉醉于那浪漫奔放的文风和奇幻瑰丽的想象之中,仿佛能透过文字与屈原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而在诸多经典之中,她最喜欢的当属《周礼》和董仲舒的着作。《周礼》所描绘的完备而严谨的典章制度,让她对国家的治理体系,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思考。董仲舒的学说,以其深邃的天人感应思想和大一统理论,为她提供了全新的政治视野和治理理念。

例如,在处理后宫事务时,她会借鉴《周礼》中的礼仪规范,使得后宫秩序井然。在辅佐君王决策时,她则运用董仲舒的思想,倡导德政,关注民生,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这位皇后的博学与谦逊,不仅为当时的宫廷文化,增添了一抹璀璨的光辉,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会对于女性教育和修养的重视。她对经典着作的热爱和研究,促进了这些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发展。她的品行和学识成为了众人效仿的楷模,对社会风气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明德皇后,不仅拥有倾国倾城之貌,美于色令人赞叹,更具备深厚仁德,其品德之高尚在宫廷之中熠熠生辉。正因如此,汉明帝常常对她予以嘉奖,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在某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马皇后伴随汉明帝,一同悠然赏画,沉浸在艺术的美妙世界中。当他们的目光停留在一幅描绘虞舜见娥皇、女英的画作时,汉明帝眼中闪过一丝俏皮,指着画调侃马皇后说道:“恨不如此为妃。”言语之中,虽带着几分玩笑,却也流露出对美好爱情传说的向往。

随后,帝后又移步向前,观赏陶唐的画像。此时,马皇后聪慧的眼眸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她指着尧,同样以调侃的口吻对汉明帝说道:“嗟乎!群臣百僚,恨不戴君如是。”这番话语巧妙而机智,展现出马皇后的过人智慧与风趣。

汉明帝听后,先是微微一愣,紧接着扭头笑了笑。那笑容中饱含着对马皇后才情的欣赏,以及夫妻之间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温情。这一笑,仿佛春风拂过湖面,荡漾起层层温暖的涟漪,让整个宫廷都弥漫着温馨与和睦的气息。

当然,在前朝的政事上,明德皇后也有着自己的建树。当时,各位将领上言奏事以及公卿大臣公开讨论,难以评定的诸多事宜。汉明帝屡屡尝试,让马皇后来发表见解。马皇后并非泛泛而谈,而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智慧,深入剖析其中的旨趣道理。对于各方纷杂的意见,她都能够抽丝剥茧,精准地推出其真实情况。

例如,在某次关于边疆防御策略的讨论中,各方观点僵持不下,马皇后经过仔细研究各方呈上来的奏疏,清晰地指出每种策略的优劣所在,让众人折服。

每当马皇后服侍汉明帝的时候,总要谈及国家政事。她引经据典,从历史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汉明帝提供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