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懂事的孩子

秋盈在送释杰去参军后,心中满是不舍与牵挂,整日里都显得有些郁郁寡欢。在送走释杰、目睹他踏上参军之路后,秋盈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

她坐在窗前,望着释杰离去的方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婆婆一直以来坚持让他们一家去北京的情景。此刻,她似乎终于理解了婆婆的良苦用心。

回想起鸿儒刚来村里时的落魄模样,秋盈的心就像被揪了一下。那时的鸿儒,背井离乡,来到这个陌生的村落,没有亲人朋友的支持,只能暂住在简陋的马圈里。他的境遇,让秋盈想起了刚看过的电影《牧马人》中主人公的遭遇。不同的是,《牧马人》里的主人公虽然历经磨难,但最终还有父亲来接他回家;

而鸿儒,却只能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的艰辛与挑战。“鸿儒当时一定也渴望有个温暖的家,能让他在疲惫时有个依靠。”秋盈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她想象着鸿儒在马圈里度过的那些孤独夜晚,心中满是心疼与怜惜。

但姥姥和姥爷也明白这是释杰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释杰祈祷,希望他能在部队里一切顺利,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静儿对这次升学考试感到压力重重,这与她所在的公社初中招生的激烈竞争有关。公社的初中是附近唯一一所初中,那些不去城里读初中的孩子,都会报考这所没有院墙的学校。学校原先是和小学共处一个校园,后来小学新校舍建成后搬离了,初中部便搬进了原本属于工作组的那排前出厦的房子。

工作组曾经是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曾经有吃公家饭的人,知青们也曾经在那里生活过。知青返城后,工作组空置了一段时间,后来因为一位村民的茅草屋倒塌,这位村民便搬了进去,在院子里种上了菜和甘蔗。再后来,这位村民搬走了,大门和院墙也不知何时被拆除了,但那始终是公家的房子,如今成了初中部的所在。

每年有几百个孩子竞争考取这所学校,而最终能被录取的可能只有60人左右。静儿知道,自己必须在考试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才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每个年级都会有留级生。班里70多个学生,教室座位有限,每年五年级考初中时,总有很多人考不上。家庭条件好些的,就会让孩子再复读一年。

四年级升五年级时留级的学生最多,如果五年级招的留级生多,那么四年级升五年级的学生中留级的也会多,因为教室座位有限。留级是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的,按成绩升级,因此有很多人多次留级。有的孩子五年小学可能会读上8年,静儿有个同学,一年级就读了三年。

尽管如此,静儿一直是稳稳当当的。虽然每天放学后她都要割草喂猪,常常是听到学校预备铃响了,才匆匆忙忙地跑去学校,但她从未因此而耽误过学习。

她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才能顺利升入初中,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快要考试的那段时间,爸爸妈妈都很忙,正赶上收麦子打场,一家忙的饭都顾不上吃,那天考试家里午饭都没回来,家里好像忘记她要考试,静儿中午考试后,回家自己烧火做了茄子疙瘩汤,因为考试简单的吃了饭,喂了猪和马,才去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