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四十年秋,广城,青川村。
时近正午,常巧之提着刚刚抓来的兔子往村里走,偶尔有路过的村民提醒她,“二丫,你家姐今天出门子,快回去看看吧。”
村子不大,有点风吹草动人人都知,只不过此出门子,非彼出门。
这段时间,常巧之的亲爹、继母一直在和广城来的媒婆、柳官事协商将大姐卖到柳家为妾,据说是八字相合,能为柳家绵延子嗣。
而此时,已有不少村民围在常良才家院门外,往里鬼头鬼脑地窥视,更有调皮些的孩子趴在墙头上打探情报。
常大丫正坐在堂屋含泪吃着午饭,这也是她在娘家吃的最后一顿,从此以后生是柳家人,死是柳家的死人,与娘家人再无瓜葛。
有眼尖的小孩大声地向墙下的村民实时做着汇报,“大丫姐吃的是大米饭、粉蒸肉,我都闻到肉香了。”
在这个大山环绕的小山村里,山多而地少,家家户户都是吃着杂粮饼子、野菜粥,像那样白白的大米饭便是过年也不曾吃过。
村民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不休,“作孽哦,都说有了后娘就有后爹,还真是这样啊,好好的大姑娘竟然卖去给人作妾。”
“可不是嘛,不过柳家还是挺有诚意的,说不定等大丫生下一儿半女就扶正了呢。”
“别想了,当家主母还在,她能不能熬下来都是两说呢。”
也有人反驳,“柳家那么大的家业,就算当妾又怎么了,好歹也算半个主子,穿金戴银的可比咱们泥腿子过得好多了。”
这话其实说得也在理,对于一辈子困在大山里的人来说,他们做梦都盼着能在城里生活。
听说城里的百姓人人都穿得起鞋子,就算下雨天出门鞋面上都是干干净净的,不像他们只能光脚出门,若是站立不稳,脚下打滑摔得一身泥泞都是常事。
更听说城里人都会一口流利的官话,可比叽里哇啦的土话好听多了。
虽说常大丫是给人做妾,可也得看是给谁做呢,宫里的贵妃娘娘还是皇上的妾呢,不照样尊贵无比,喝的是油,穿的是绸,不仅不用自个儿洗衣服,还有一堆宫女、太监贴心侍候着。
那广城柳家可不是一般人家,在城里不仅有大大的生药铺子,还有典当行、酒楼、绒线铺子,据传言家里一天吃三顿,顿顿都是山珍海味。
一个山野姑娘能进柳家门做妾,也算是常家祖坟冒了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