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大明宝钞

为方便采购交易,是由十几家富商联合发行了“交子”。

交子用一种较少见的色纸印造,票面印有屋木人物图案,有铺户的印记、密押,成为有统一样式的票券。

后来,官府见交子的方法十分可行,就收归官办,由官方统一发行。

不得不说的是,那时候交子的发行,是严格遵守了纸币的发行制度,不但设定了发行限额,还规定了流通期限,一般是满二年,就用新的交子更换市面上旧的交子;最严谨的一点,就是交子的发行,是有发行准备金的,即每一张交子的背后,都有真金白银作背书。

后来,到了南宋,也发行了纸币,不过,各地的纸币有不同的叫法;在东南诸路行使的叫行在会子,两淮地区的叫淮交,两湖地区的叫湖会,这个时候,四川交子改称为川引。

人们深知纸币的方便,这时,北方的金人,开始印造了一种叫“交钞”的纸币。

元朝占领了中原后,发行了中统元宝交钞。

到了明朝,明太祖效仿元朝,也发行过纸币!

洪武八年时,明太祖下令发行了大明宝钞,大明宝钞是用桑皮纸为印钞材料,好大的一张,规定了金银与宝钞之间的兑换比率为“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即是说,一张宝钞相当于一贯钱,即一千文、白银一两;四张宝钞值黄金一两。

明朝政府还下令不准民间使用金银用于交易,明朝政府此举意在将民间的金银收归国有。

大明宝钞确实便于出外旅行商用携带,但是明朝政府发行的大明宝钞,并没有实行严格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人们用真金白银兑换了宝钞,换入朝延的金银并没有用作宝钞的备用金,而是挪作国库等各种用途。

大明宝钞,想印就印,不够再印!

纸币盲目的发行,只会引致通货膨胀!

洪武八年,即公元1376年,宝钞刚发行时,一张宝钞相当于铜钱1000文;仅仅过了十五年,即公元1391年,是洪武二十三年,一张宝钞只能折铜钱250文!四年后,更跌为160文。

永乐年间,朝廷颁布旨意,强推宝钞,对拒绝使用宝钞者要治罪,甚至全家充军。

没有真金白银作背书的大明宝钞,不断贬值,到了公元1448年,一张宝钞只折铜钱二文!

再后来,宝钞一文不值,到了掉在地上,人们都懒得弯腰拾取的地步!

明朝这个纸币贬值的历史,熟识明朝历史的我,是知道的!

我早就告知凌轩,只有金银才是到处通行的硬通货,所以凌家人一路迁徙,仔细计划,仅兑换足够使用的宝钞便于路上使用,金银都随身秘密携带。

明朝的云南,幅员广大,少数民族众多,直到元代,政府仍允许当地人使用贝币,就连赋税,也可以贝币折算缴纳;而贝币与黄金的折算比例是,150个贝币可换黄金一钱。

云南这种使用货币的状况,到了明初,仍然继续。

将来到了云南,金银是可以发挥它的巨大作用的。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