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船夫、我和萧遥剑三人,吃完午饭后,在沅陵街道上散步,不知不觉就沿着青石板路走到河边。
沅陵古城以主街道为骨干,两边都是巷子,巷子的中间,建满了房屋。
房屋有个特征,以青石板主街道为界,靠山的那边往上走是窨子房、四合院,靠河的那边,往下走,都是吊脚木楼。
往河边的巷子尽头,就是埠头,两边均是吊脚楼。
吊脚楼的一层,为了方便,靠河的一边建有木栈道互通,这样一来,人们走到哪里都很方便,也可以站在过道上,倚着吊脚楼的栏杆看河上的风景。
我们走在吊脚楼的一层,看见一层有用作停放货物的,也有饭店酒馆,更多是用作浆洗房,吊脚楼的一层,充分利用河流的作用。
吊脚楼的二层,有小阁楼,住在吊脚楼的人,一般就是住在二层的阁楼。
我们倚在吊脚楼的栏杆边,抬头四望,看见二层的阁楼有晾衣晒东西的地方。
我看了就说:常年住在河边的这些吊脚楼,会不会很潮湿?
船夫微笑地望着我,小声地说:当然会!如果雨季,住在吊脚楼还会很担心发大水。
萧遥剑也小声地说:看来住在吊脚楼的人,都是较穷的人。
船夫说:对!有钱的人家一般不会选择住在水边,长年累月湿气盛,对身体并不好。
萧遥剑说:你看靠山那边,都是四合院或窨子房就知道了。
船夫说:吊脚楼有些是平价客栈,供船夫、挑夫临时租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