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胤禛之谏

胤禛抬头,目光诚挚地望向康熙:“皇阿玛圣明,向以江山社稷为重,若太子就此一蹶不振,朝廷必然面临分裂之危。诸皇子为夺嫡位,定会拉帮结派,培植羽翼,到那时,政令难出紫禁城,官员忙于党争,无暇顾及民生,受苦的终究是天下苍生。儿臣恳请皇阿玛,念在太子多年伴驾,也曾兢兢业业辅佐朝政,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契机。如此一来,既彰显皇阿玛的宽宏大量与慈爱之心,又能稳住朝堂大局,修复这皇室宗亲间破碎的情谊,实乃安国利民之良策啊,还望皇阿玛斟酌再三。”

若曦此刻只剩下佩服胤禛的大胆了,这一套说辞下来,真的说到了康熙的心坎上,今日看着康熙已经心软了,不过就是等待一个机会而已。

康熙果然目光锐利,审视着胤禛:“你倒是与众兄弟不同,他们恨不得太子再无翻身之日,你却为他说话。”

“儿臣只愿皇阿玛大安,愿众兄弟间和睦。”

康熙沉默良久,手指轻叩桌面,心中翻涌着思忖。胤禛所言,句句撞在他心坎上,这些日子他盛怒之下禁了太子,可冷静后也担忧局势失控。看着眼前伏地的胤禛,不卑不亢,一片赤诚为家国安危考量,全然没那些腌臜争权心思,不禁心生赞赏。终于,康熙长叹一声:“老四起来吧,去看看太子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儿臣遵命。"

“你们也都下去吧吧,朕要一个人静静。”

“是,奴才/奴才告退。”

出了乾清宫的门,日光晃得人眼有些晕眩,李德全轻声道:“若曦,赶紧去歇会儿,顺带准备些茶点,万岁爷稍后许是还有吩咐。”

若曦福了福身,乖巧应下:“劳烦公公挂心,若曦这就去。”

脚步匆匆回到小院,却见那一抹熟悉冷峻身影静静立在树下,仿若与周遭光影融为一体,自成一方天地。是胤禛,他竟在此等候。若曦心头猛地一跳,快步上前,还未及开口,胤禛已转身,目光温柔凝注,抬手示意她免礼,待她走近,便从袖间掏出几样小巧物件。

“这一路江南往返,事务繁杂,心里却总惦记着你,瞧着这些小玩意儿觉着新鲜,便带回来予你解闷。” 胤禛摊开手掌,掌心卧着一枚温润玉佩,雕工细腻,是灵动跳跃的玉兔模样,莹白中透着暖光;另有一把精巧团扇,扇面绘着江南春日盛景,粉桃绿柳,烟水人家,笔触细腻鲜活,似能嗅到那江南微风中的花香。

若曦怔愣一瞬,伸手接过,指尖轻触玉佩凉意,抬眸却满是忧色:“四爷,您今儿在万岁爷面前为太子说情,太冲动了!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您何苦趟这浑水?太子那些腌臜事儿,旁人躲都来不及,您却往上凑……” 言语间满是焦急与关切。

胤禛嘴角噙着淡淡笑意,抬手轻抚若曦发丝,将她微乱的碎发别至耳后,轻声却笃定道:“放心,我心里有数。朝堂局势诡谲,我岂会不知深浅贸然行事?太子失势,朝堂已如一盘散沙,诸皇子各怀鬼胎。我所为并非全然为太子,皇阿玛心对太子之心并无想废了太子的意思,我顺水推舟此举或能在他眼中落个顾全大局、兄友弟恭之名,总好过那些只会落井下石、搅弄风云之人。”

若曦紧攥着手中物件,眉头仍未解,咬唇低语:“四爷,您心思缜密,可旁人未必如此想,那些阿哥们哪个不是盯着您一举一动,伺机而动,就怕他们借机生事,往后您行事千万要更小心。”

胤禛微微点头,将若曦轻揽入怀,下巴轻抵她头顶,缓声道:“我明白,有你这份牵挂惦念,我自会步步谨慎。在这深宫里,你万事也要多保重自己,莫要卷入是非太深,我只求你平安无虞。”

微风拂过,枝头花瓣簌簌飘落,落于二人肩头,似为这凝重宫闱添了一抹旖旎温情。短暂相拥后,胤禛松开若曦,目光深深:“我先走了,你且记着,万事有我。” 言罢,转身阔步离去,身影渐没于宫墙夹道,留若曦在原地,手中物件仿若还残留他掌心温度,望着那远去方向,久久伫立,直至衣角隐没不见,才轻叹一声,怀揣满心复杂情愫,回屋准备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