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不负卿

问九卿 姒锦 2857 字 7天前

王承喜皱了皱眉,“这……老奴不懂医道,不敢胡说,不过太医院的贺太医,这些年给陛下侍奉汤药,倒是尽心尽力。依老奴看,贺太医和胡太医师出同门,医术是有几分造诣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昭帝想了想,说:“去把贺远志,给朕叫来。”

没一会儿,贺远志就拎着医箱,满头大汗地到了外殿候召。

崇昭帝让人宣他进来,没有绕弯,直接问他。

“公主怪疾,根源究竟为何?”

贺远志在宫里待了这么多年,为人很是谨慎,摸不透皇帝的心思,可不敢随便乱说。

他道:“公主的病来得凶猛,又极为古怪,胡院判已在全力奔走,不光召集太医院的同僚会诊了三轮,还私下里请教了许多民间圣手,探讨医理。就这两日来看,公主殿下的病情,已然稳定下来……”

稳定下来,不是好转起来。

时不时地发作,得靠吃药维持……

人是一天比一天消瘦,两只眼睛都凹陷进去了……

崇昭帝盯着贺远志。

深宫内苑里行走,都会多留一个心眼。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皇帝目光如炬,看透了眼前状似恭顺的臣子。

“朕要你,说实话。少模棱两可地搪塞朕!”

贺远志一惊,连忙撩起袍子跪地。

“微臣……微臣不敢。”

崇昭帝道:“朕赦你无罪。”

贺远志心里顿时翻江倒海。

伴君如伴虎,在太医院任职的侍疾太医,更是刀尖上行走,运气好就能享受荣华富贵,运气不好说不定就丢了性命……

换了往日,他大抵也会像从前无数次一样,睁只眼,闭只眼,就那么装糊涂过去……

可这次他面前有一个机会……

东宫的张怀诚找他了。

盛世明臣,流芳百世,哪个不是天大的诱惑?

贺远志深吸一口气,知道今生唯一的一次机会就摆在面前。

是飞黄腾达,还是万劫不复,就在接下来的话。

贺远志暗暗咬牙,缓缓道:“微臣认为,公主殿下那日昏睡的症状,很像胡院判当年为治失眠之症而研制的一味药的症候,胡院判为此方取名‘静眠散’,臣等私下都戏称为‘迷魂汤’……”

崇昭帝的反应,比贺远志想象中平静得多。

“为何当时无人来报?”

贺远志低着头,“臣,有罪。”

崇昭帝又问:“你们如此糊弄于朕,就不怕朕砍了你们的脑袋?”

贺远志额头碰地,磕了两下,抬起头来时,一脸苦笑。

“微臣这颗脑袋,一直都悬吊在裤腰上。陛下是明君,微臣要是不说,陛下不会迁怒怪罪,或可侥幸求得一命。要是说了,或是说错了,一个不慎,那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微臣家中尚有老小二十余口,不敢贸然多嘴,请陛下恕罪……”

他声音未落便开始磕头。

一个接一个,在大殿里磕得咚咚有声。

崇昭帝黑眸骤冷。

“你是说,此事与平乐有关?”

贺远志躬身伏地,重重磕在地上。

“微臣死罪。”

他把宫中谣传和自己的揣测悉数告诉皇帝,说得战战兢兢。崇昭帝从头到尾听完,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变化,更没有责罚于他,只差他去华宜殿侍疾,有什么消息,再来禀报。

贺远志大喜离去。

崇昭帝才又唤来王承喜。

“太子这几日如何?”

王承喜道:“太子卯时便起,前往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寝宫问安,而后回宫。早膳后便准备早课。听太傅论史,学习治国理政之道,接着听太子侍读讲解经义……巳时午膳,闲暇与太子宾客对弈手谈……”

崇昭帝的眉头越皱越紧,“不见异常?”

王承喜沉吟道:“往常,太子常去率府练兵,喜好骑射弓弩,可这几日却未曾去过,整日都留在宫中。”

皇帝轻轻吹着茶面,“接着说。”

王承喜琢磨着皇帝的心思,欲言又止。

“小的打听到,掖庭令悄无声息地往东宫送了不少美人……但东宫里的人嘴巴严实,未让外人知晓所为何事……”

东宫里,只有一个主子。

美人儿除了送去少阳殿,还能是哪里?

崇昭帝眼皮一抬,茶盏搁在几上。

“以前没有过?”

“没有。”王承喜说得斩钉截铁。

接着又道:“卢太傅有意让自家孙女嫁入东宫,结成这桩皇家姻亲,皇后娘娘都点头答应了。不料春日花宴后,太子竟当面拒绝了卢太傅,说他年岁尚轻,眼下要专心学习国政,还没有成婚的打算……”

在本朝,太子成婚是一种标志。

成婚之后,皇帝就得给太子一些象征性的权力和职责。

旁听朝会、祭祀仪式、协理政务,以便培养太子治国理政的能力,为将来接班做准备。

太子不成婚,很多事都能往后推一推。

崇昭帝微微颔首,目光稍作凝注。

“春日花宴,太子受委屈了。”

停顿一下,他的神色又冷下来。

“传朕口谕,赐太子御制文房四宝一套,西域进贡的良驹一匹,督促太子勤勉向学,潜心钻研治国之道,切不可沉溺于玩乐,荒废了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