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紧锣密鼓的节奏已经慢慢敲响,而他们今天考察的就是最重要的部分。
小麦灌浆出现问题,在初期还有可能人为干预,这就是他们工作的意义。
学校离麦田不远,新修的路十分平整,从学校出发二十来分钟就到地方了。
“把长袖的衣服都穿上,准备下田了。”导师仔细嘱咐到每一个细节。
现在是秋天,但中午的烈日还是让人忍不住脱掉外套。
而此刻必须把外套给穿上,如果不想回去起一身红疹的话。
他们这些学生都是常年在室内呆着的,小麦叶子割人,麦芒扎人,稍一不注意,胳膊就会惨不忍睹。
像导师这种几乎天天来的,身经百战的高手,那自然是不用怕的。
陆星苒不行,她几乎都在农场,侍弄的是低矮圆润的青菜,麦子她接触的少。
老老实实听话,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四人跟在老师背后呈一排下了车。
几人是老师的跟班,过来学习,顺便也帮忙打打下手。
拿拿水杯、实验册、样品袋等琐碎小事,基本都是四人的工作。
陆星苒自然是负责拿实验册,全程跟在老师身边做记录的。
其他三人都很羡慕她,因为这相当于被经验和知识直接灌输。
但他们也清楚,目前这工作就陆星苒做得最好,能在老师噼里啪啦不间断讲话时,提取重点,完成记录。
“这一片麦田,种的都是新品种的小麦,研究院里出来的,全生长周期也就七十多天。”
老师用手指在空中滑过,指着一望无际的小麦田说道。
他侧脸看向陆星苒:“星苒你应该知道。”
陆星苒点点头。
她当然知道,当时这个小麦种刚研究出来,研究院都要高兴疯了。
京市基地离几个粮仓的距离都不近,基地内部种植的新小麦,为过去几年的粮食压力减轻了不少负担。
这已经是新小麦种植的第三年,数不清多少季,研究院的粮食田一般是小麦和大豆轮作。
通过人为补给腐熟肥料,如养殖场的猪粪羊粪等,几乎可以做到田地全年无休。
当然,那是在基地有天穹屏障的前提下,温度可以微微调控。
眼前的这一片田地,是新小麦第一次大规模室外露天种植,意义非凡。
其他三个人,还没从新小麦如此短暂的生长周期中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