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都是狠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战场上,葡萄美酒夜光杯都是幻影,残酷壮烈才是真正的现实。古往今来,哪一场战争的代价不是血雨山河,不是白骨累累?更有甚者,是数以万计的士兵,乃至无辜百姓被坑杀。
白起率领秦军与赵军在上党决战,秦军大胜,收四十五万战俘,尽数坑杀——“乃挟诈而尽阬杀之”。而这一战,也让白起成为了令敌军闻名丧胆的人物,此后战役无不所向披靡,更是为秦一统天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晋国在邲之战中兵败楚庄王,在楚臣的建议下,楚庄王阬杀了晋国士兵,筑成了京观,以威慑他国。
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决战,曹操险胜,尽数坑杀了一支袁军战俘。
在十六朝的动荡时期,“阬杀”案例尤其繁多:西晋永嘉四年,石勒击败晋军,在武德“坑降卒万余”。晋建兴五年,前赵国刘聪为镇压平阳贵族,坑杀了一万五千多人。
王莽篡权之后,曾下诏处理异党,包括赵明、刘信、翟义、霍鸿等,悉数对其九族进行“阬杀”。更有甚者,他还下令用厚土掩盖尸体,修筑底面积为六丈,高为六尺的“京观”。之后,在土堆上插上六尺的旗杆,标注“反虏逆贼鲸鲵”字样,作为对同党及后来者的威吓。
拓跋珪率兵攻燕时,近五万燕军兵败被俘。魏王拓跋珪挑选了有才的燕臣后,想对被俘的四五万燕军派发衣粮遗还。中部大人王建劝道:“燕国强大,现倾国而来攻打我们,我们侥幸大胜,不如都把这些人活埋掉,燕国就空虚易取了。”拓跋珪听此言有理,就把近五万燕兵全部活埋。
大昌贞观二年,薛仁贵破突厥颉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贺,并上封域图。五年,帝诏广州司马长孙师临瘗隋士战胔,毁高丽所立京观。
古语云“杀降不祥”,历史上的这些杀降者的下场都不是很好,白起最后被秦王迫逼自刎,项羽自杀于垓下,道武帝拓跋珪被儿子杀死,唯独薛仁贵于七十之年善终。
但,对敌方的仁慈便是对己方的伤害,杀俘固然会导致名声不佳,在战场上越能起到威慑作用。为了胜利,为了己方将士少付出生命的代价,做个恶人……又何尝不可?
半月收复被贼寇侵据的城池,又是大功一件,但贼首张迪逃窜失踪,实在是犹若鱼鲠在喉。
张迪究竟去哪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