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伤心小箭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26 字 9天前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饶城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而且,前四字与董小宛的诗一模一样,太巧了有没有?不过,这还真的只是巧合,吃瓜群众们会心一笑。

同是元夕诗,自然少不了会将二者比较一番。显而易见的是,后者的质量要高于前者。但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点,那便是,冯倩倩固然色艺双绝,文采却是泛泛,这首诗乃是出自于与费家交好的某才子之手,算不得“原创”,而董小宛唱的是自己的作品。在唱功与颜值不分上下时,原创者自然更吃香,即便歌词稍逊。

所以,冯倩倩得了293只花篮,仍是低于董小宛,也无人叫骂此间有黑幕。

不过,“黑幕”这种事之所以“黑”,当然是局外人无法得晓的,即便有暗箱操作之嫌,又哪能落下话柄予人口舌。

而应素白收到的花篮数则是294,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纵向比较,相较于十四日,足足涨了126只,比元宵日涨了68只,你还能要求更多?

当然,从后续的发展看,是可以要求更多的。

如果说应素白昨天的表演像是“温柔一刀”的话,十六日则像是“伤心小箭”。一箭西来,穿透人心。

人是很容易情绪化的,或许在某个时间点听某首歌,忽然之间泪水便淌落脸颊,或悲或喜或惆怅。你可以视此为艺术的张力,总会戳中人心,或在此时或是明日。

显然,将“白蛇传”搬上舞台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喜好,即便首日的表演不尽人意,也是大受欢迎,预示着潜力无限。

事实上,单以十五、十六两日作比较,涨幅也是挺高的,而坊间已就此话题成了热议之势。用那个时空的话,琼台,应素白,白蛇传,三个词全上了热搜。

花魁大赛,可谓是大定的造星运动,每每都能捧出几个大红头牌。《信江杂志报》便率先喊出了“信江三痴”一说:琴痴董小宛、戏痴应素白、舞痴冯倩倩。为什么董小宛排在首位?因为本报姓常啊,基操而已,正常的营销手段,you know?

各花入各眼,评花榜大会如火如荼进行期间,其它新闻事件也一样有人在关注,譬如燕、辽局势,譬如朝中官员升罢迁转,譬如河北之灾,譬如海盗之祸,又譬如《青玉案.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