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明正身环节包括两部分,第一是家庭和个人信息的再核对。书吏,直勾勾的望向与冯过一并进来的几个考生,分别询问姓名年龄、三代履历,出身是否清白……若是家中三代之内有从事娼、优、皂、隶的,有当佣人、门子、轿夫、媒婆、接生、修脚的都属于“身世不清”之列,是没资格参加报考和考试的。
还有询问报考时是否为丁忧期间,是否是在户籍所在地报考,是否是确实是考生本人参加考试,统共问了十几项,全都一一记录在案。
接着根据考生浮票所述验明正身,冯过自是相符无误。
在完成验明正身环节之后,书吏把记载有冯过的浮票被贴在考牌后面,然后又让冯过在考牌的正面签名按手印。按完之后,书吏又询问冯过与同行的几个考生是否愿意互相担保?即互相担保,是为了防止替考。
在完成“互相担保”之后,接下来就是搜身,童生试的搜身尚属简单,由衙役一对一,逐一搜身,并检查考篮是否有违禁物品。
冯过心里想着这些有的没的,面无表情的任由衙差搜身。
好在院试虽然重要,却也比乡试、会试放松些,衙差们自不会刻意去刁难童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验明正身、互相担保、搜身等规定环节之后,冯过等考生才被允许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巡场衙差拎着灯笼带冯过到号舍,乃是一排排的小间。每排号舍有门,门额上悬挂粉牌,上书字号。字号用字来源于《千字文》中的字,但“天”“玄”“帝”“皇”这类圣人名讳不用,数目字及“荒”、“吊”这类凶煞字也不用。
他找到地字壹拾叁号舍,借着微弱的烛光打量一二,不由得苦笑不已。所谓的号舍只是一排排的小房间,也就两、三平米的样子,没有窗,靠门这侧没有墙,以便巡绰官巡检。
蜗居?这可谓是蚁穴了吧。
好在院试只考两场,考试内容与府,县考大致相同,首场考罢隔二日再考第二场,毋须在试院过夜。
而且,号舍内有短几矮凳,算是极人性化的了。某些偏远穷困之地的小试(县试、府试、院试)考场极为简陋,砍几根竹子作支架,盖上芦苇,便算是考棚了。至于考具,县(府)衙是备不齐的,只好考生自带了。
大约半个多时辰后,试院大门关闭,严禁人员出入。
冯过草草清理好号舍,从考篮取出考具,坐着闭目养神。
辰时初,巡绰官(即考场中的帘官,负责巡查管理号房)堂上击云板后,考场随即保持肃静。差役执题目牌灯在考场过道上往来行走,使考生看清题目。不过,近视眼考生,可以站起来请求考官将题目高声朗诵两三遍,但不能离开座位。考生填涂准考证号,诸考生开始写作。
试题及答卷都不能犯庙讳(已故皇帝名)御名(当今皇帝名)及圣讳(先师孔圣名),考试文不得少于三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