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黎婆婆

十天之后,衙役又回来了,称县里近来参与翻修工作的人太多,一日三餐成了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因此,希望村里能有二十名左右的妇女到县里帮忙做饭,以解决燃眉之急。由于此时正值窝冬的季节,地里也没什么活儿要忙,一些妇女便跟着衙役走了。

开文九年正月月末,去县里的那些匠人和妇女不约而同地给各自的老人寄回了二两银子,同时让衙役捎话,说是县里的工作还没做完,暂时就不回来了。彼时的老人见到了白花花的银子摆在面前,哪还会有什么不满,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儿媳能够挣得更多的银子以补贴家用。而衙役离开村子的时候,又带走了一些有经验的匠人和帮忙做饭的妇女。

到了开文十年二月,去县里的那些人却只寄回了一两银子,而衙役捎的话也没什么变化。一些老人对于少了一两银子的事提出质疑,衙役表示这是他们的儿子儿媳故意少给的,原因是他们的儿子儿媳已经在城里定居了,少的那些钱都用来租房了。这些老人听到这样的解释,心里虽然有些狐疑,却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儿子儿媳在城里也要生活,多留点钱总是好的。同样的,衙役离开的时候,又从村子里带走了一些人。这样一来,村里就只剩下一半的人了。

到了开文十年三月,这些老人只收到了儿子儿媳寄回来的五钱银子,衙役捎回来的话也大为不同,原来儿子儿媳说要将孙子孙女接到城里去生活,故而又留下了五钱银子。

在农村,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未来的支柱,更是当前阶段的一份劳动力,因此,当这些老人听到他们儿子儿媳要将孙子孙女也要带到县城时,头一次破天荒地表示了反对。再加上这时已经三月份了,该种的庄稼也都要种了。且不说儿子儿媳至今还没回来,若是再将孙子孙女也带进城去,莫不是要他们这些老骨头去种地,这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遗憾的是,这些老人的反对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没过几天,就有一大群衙役上门,强行“带”走了他们的孙子孙女。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们的儿子儿媳再也不给家里寄钱了,而村里的人隔三差五就要被衙役带走一批。他们也曾尝试去县里找他们的儿子儿媳,可一些出村的要道都被不知哪里来的强人堵住了,就是不让他们出村。直到五月底,出村的要道才得以通行,而这时的小阳村就只剩下这些身有残疾或是走路困难的老年人了。

沈熠聚精会神地听着黎婆婆的讲述,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的细节。等到黎婆婆讲完后,他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半年前的同安知县应该还是那个涂曙,他不仅隐瞒了刘家村鸡瘟的事,还跟小阳村的村民消失一事有关,这已经不能算是巧合了。而到了五月底,刘家村鸡瘟的事被捅了出来,涂曙革职流放,陶震在赵宸的帮助下上位后,小阳村就再也没有发生这种事了。

“黎婆婆,敢问令郎夫妇也是去县里做工了吗?”沈熠试探性地问道。他记得黎婆婆说自己的儿子儿媳不在家,再加上听了这么一段故事,便猜想这两人也是被骗进了县城。

“是啊。”黎婆婆突然心情低落地道,“瞎老婆子就这么一个儿子儿媳,如今他们生死不明,又没有留下子嗣血脉。若是真的出了什么意外,瞎老婆子又有何面目去地下见老头子。”

沈熠这时也不知该如何搭话了。同安县好歹也是天子脚下,可其治下的两个村子却接连发生了两件匪夷所思的事,也不知京都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是真的灯下黑还是假装不知。若是前者,那只能证明圣朝的监察系统出了大问题,非要下猛药不可;若是后者,那他就要怀疑赵真的“险恶用心”了,为什么自己的封地偏偏就在怪事接连发生的同安县。

“阿良,带着他们去帮黎婆婆把地里的麦子拉回来吧。”不知该说什么的沈熠只得转换话题,对沈德良道,“黎婆婆借了你们柴火和碗,你们也该有些回报才是。等回去后,你们每个人这个月多加一两银子,算是今天出差的费用。阿财,你可要记得发啊。”

“是,东家!”沈德良很配合地道。既然沈熠在装粮食商贩,他这个大管家可不能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