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崇峦顶着半边红肿的脸说:“父王明鉴,儿臣恳请父王好好想一想:长乐国城不过十二座,人口不过十余万, 今日东西二帝可以看在您的颜面上留着长乐国,但难保三五代之后,后辈中会有不肖之人令二帝心生厌恶。届时他们举大军征伐,父王以为我们可以抵挡得住吗?一旦他们带着仇恨之心攻破我们的防线,诛君、杀将、斩卒、收兵、虏民、捣毁宗庙和王陵,这些事情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到那时,长乐国才是真正的不保了!”这些话都是郑安雅说与他听的,一想起她说这话时候眼中的寒光和似笑非笑的表情,柏崇峦不禁打了个寒颤。他从不畏强权,但郑安雅说的都是事实。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没有哪个明君可以保证自己子子孙孙都是明君,历史上再强盛的王国也过不了三百年。但郑安雅和林长卿不同,他们是不死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依儿臣愚见,与其等三五世之后被灭国,不如趁现在做个不征之国,至少可以保住宗庙和祖陵。东西二帝都是长生不老之人,他们的帝位可以坐几千年、几万年,我们不用担心君主更替造成的动荡。”
听着儿子的话,柏康之渐渐平缓了气息,两行浊泪从眼中溢出。他直起身子,握住儿子的手,说:“儿啊,为父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还能做几年的王?国家也好,王位也罢,早晚都要交给你的。为父心疼的不是自己,是你,是你啊!”
柏崇峦再度稽首:“父王,为保宗庙和陵寝,儿臣愿在父王百年之后自请为藩臣。求父王恩准!”言下之意:您这辈子还是长乐王,投降这种不光彩的事就由我来做。
柏康之一声长叹。
至于渤海国这边,林氏兄弟收到郑安雅欲定都未央城的消息后,才领教了杜襄成说郑安雅“从小就八百个心眼子”这句话的分量。林长卿很是过意不去,虽然从实际情况来看,定都未央城是最利于两国的方案,但他总觉得亏欠了柏康之:“康之真心待我,我却图谋在他的国土上建都。这种阴谋诡计,会令世人不齿的。”
林长晔却哼了一声:“阴谋?哥你错了,这是阳谋。我敢打赌,只要西帝把这话放出去,柏康之不敢不同意。”
“为何?”
“渤海国加上高昌国有多少人?高昌国算上草原上的那些有五百万吧?我们还多些,加起来一千一百多万。您二位成婚,是两国一千一百万人都喜闻乐见的事,因为再也不用打仗了,百姓们从今往后能过上太平日子了。可是如果长乐国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答应借地方给我们建都城,那你俩这婚事恐怕就要出问题,如此一来,两国依然存在战争的风险。柏康之要是为了自己名下的十二座城、十几万人把咱们两国的一千一百万人都得罪了,他会被天下人的唾沫星子淹死。所以,这是阳谋。即使柏康之再不乐意,有一千一百万的民心压着他,他也不敢不从。”
“哎,不知道西帝筹谋了多久,这般心机,真是个可怕的人呐!哥,我想想都替你捏把汗。”林长晔道。
注:
明君不死真的可以保证一个王朝永远不灭吗?后面或许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