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活活气死了

瓦当的售价几乎是透明的,安生按原价卖,自然是最便宜的。

渐渐地,轮到其他瓦当店头疼了,他们养的人多,照本卖支撑不了多久。

不久后,其他瓦当店纷纷转行,做其他生意去了,安生很快就垄断了瓦当市场。

进货量一大,瓦当产地老板给了安生最优的折扣。

安生的瓦当店不再赔本了,开始有了赢利。

当全镇的瓦当店都转向经营以后,安生恢复了瓦当的原来的售价。

这个价格并不出奇,本来就值这个价,加上镇上仅有安生一家卖瓦当,商客不愿接受也只能接受了。

恢复原来的价格,利润自然大得多,加上还有产地老扳的折扣,安生一下子变得财大气粗。

后来,瓦当产地又出了许多新品种,安生干脆和产地大老板签订了包销协议。

产地老板因此少了不少麻烦,自然非常乐意,并将折扣比率再度提高。

安生有了资金后,又将目光瞄向了官府。

官府每年都会拔出大量银两给建造部门,修缮府衙或建造商街收取租金。

安生找到某城负责建造的官员,送之以厚礼,提出承建的要求。

既省钱又省事,衙门官员当然乐意。

不过报价比上面所拨银两要低一、二成,多余的当然就落入了自己腰包。

由于建材进价低,人工方面也是自己聘来的,安生自然有赚头。

当然,建造完工后,要经官府验收才能付款。

安生自然知道保证质量的重要性。

建造质量人命关天,弄不好是要杀头的。

为此,专门聘请了几名熟悉建造的监工,负责建造质量。

有了第一家,就会有第二家,安生经营得风生水起,渐渐有了声誉。

由于建造质量好,完工及时,加上报价公道,一些衙门竟然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安生承建。

安生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昭国有名的富商。

安生把志溪镇的生意交给大儿子安稳管理,承建衙门建造事宜交给二儿子安平负责。

自己则带着妻子和女儿安静定居昭国都城,开了一家都城最大的珠宝楼。

值得一提的是,安生从来没有管过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