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堵住“祥林嫂”诉苦的嘴,然后呢?

为什么鲁镇人对此事的态度也如此矛盾?一方面都拿“好女不嫁二夫”的信条说事 ,从骨子里看低改嫁的祥林嫂,而另一面却又对祥林嫂婆婆的抓捕行动听之任之,甚至还将她推崇为了会过日子的榜样?】

此处天幕放出了鲁迅原文: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只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的打算?

公公婆婆们:确实是好打算,这老婆子真精,真会过日子。

而那些普通人家做人儿媳妇儿的,此时却都背后发寒。

朱八八:小民打算,朕绝不会像乡野愚夫愚妇那样干的,嫁进朱家的女人直接殉葬!哦,除了正妻和家族有特殊功劳的,嗯,正妻想殉葬也嘉奖。

文人们则是对这种简白的文字表达方式更感兴趣,这个叫鲁迅的文人写作风格跟天幕中人很像,他们可能是比较接近的时代。

【鲁迅并没有一上来就把旧时女性受压迫的锅一股脑的都甩到封建礼教头上,就仿佛鲁镇人骨子里都是良善,只是受了理学的骗。

而是进一步的认识到,理学的礼教,只是人们行事的一块儿遮羞布。鲁镇人真正关心的,是祥林嫂的婆婆由此进账了多少钱,真正决定他们行为走向、事物取舍、情感倾向的,还是一己之私利为价值基点的投机哲学。】

明清两代真正被压迫过的妇女:呵,没错,他们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什么贞洁什么再寻好人家,全是为了一己私利。

前期理学学者们:我们理学跟封建礼教到底有什么关系?

【鲁镇人有迷信,有信,但无坚信,无特操。一旦礼教的规范影响到了他们的私利,他们也有一套逻辑自洽的表演,来糊弄,求个心安。就如书中的抢亲,明明就已经在干禽兽不如的事了,但偏偏还要按着祥林嫂的头虚伪的走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