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文化艺术

而在这些已然存在的朝代之中,其所产生的影响可谓纷繁复杂、多种多样。有些影响能够起到抑制作用,宛如一道坚固的堤坝,阻挡住某些趋势的蔓延;有些则犹如强大的推动力,促使事物朝着特定方向迅猛发展;还有些被巧妙地当作一种工具,为实现各种目的服务。

当朱元璋凝视着天幕之上所呈现出的这一切时,他心中其实如明镜般清晰明了。想当年,正是那座佛寺让他侥幸保住了性命,但与此同时,他也深知其中暗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难以言喻的巨额财富。然而,鉴于先前的种种缘由,如今的朱元璋对于佛寺暂且给予了些许特殊待遇。

但真正令朱元璋感到愤怒与深深忌惮的,却是那帮舞文弄墨的文人雅士们。遥想宋朝,之所以最终走向覆灭,很大程度上便是拜那些文人所赐。过度重视文官而轻视武将的政策,使得大宋在存续的数百年间始终饱受着屈辱之苦。

说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自然非孔家莫属。可实际上,朱元璋对孔家并没有多少好感可言。毕竟,那个曾经对大元朝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家,面对大明王朝时究竟作何打算,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对此根本不予认可。若非如此,当初他也断不会派遣自家的晚辈前往孔家一探究竟。

尽管如今已然成为了衍圣公,但他们身上那股子傲气凌人劲儿着实令人心生不快。朱元璋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这些个文人打心眼里觉着他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能坐拥天下纯粹就是走了狗屎运,打心底里瞧不起他,可又迫于无奈在他手底下讨生活、干事儿。

“这天幕突然冒出来,依我看呐,绝非啥好事儿!眼瞅着咱们在皇上跟前是越来越不招人待见喽。来来来,大家伙凑一块儿好好琢磨琢磨这到底该咋整。”在京城一座幽静的院落之中,一群文人正围坐一团商议要事呢。

“可不是嘛!现今皇上一门心思全扑在了那天幕所提及的种种科技上头,对咱这些朝堂之上的重臣啊,关注度可是日渐降低咯。”祝霖忧心忡忡地叹气道。

“无论如何,咱们都得想法子让皇上重新重视起儒学才行!毕竟儒学乃是传承千年之正统文化,为了守护其存续,咱们务必要有所行动来扭转当下这番局面。”李伟杰一脸严肃地开口说道。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一时间整个院子陷入了沉思,人人都在绞尽脑汁寻思着应对之策……

“好了,先按我们刚开始说的那样试试看。不管怎么样,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儒家的弟子,他么会支持我们所做的这些。”坐在主位的人说道。

这边的先不管后续如何,但是他们之间的聚合已经被人发现了。

“皇上,那些人聚在一起密谋。”一个黑衣人从朱棣的身后出来,然后来到朱棣的前面跪下来说道。

“继续隐藏下去,看看他们究竟在打算什么。”朱棣没想到自己宽容大度放过的这些人却一点也不知道安分守己,既然如此就要看看他们能够做出什么大事,他的三大营可是一直准备着就等着见血了。

“是。”黑衣人应下之后就转身离开不见身影。

“朕倒是想要看看,尔等究竟能折腾出何种花样来!哼,但愿你们莫要令朕大失所望才好啊!”朱棣嘴角微微上扬,勾勒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但那双眼眸之中却倏地闪过一道令人不寒而栗的冷冽寒光,仿佛早已将一切都掌控于股掌之间,只待时机成熟便要将这群人一举歼灭,一网打尽。

悠然稍作停顿之后,接着娓娓道来:“咱们先来瞧瞧后续文学艺术方面的演进历程。遥想魏晋南北朝之际,文学领域可谓是异彩纷呈,蓬勃发展。自东汉末年起始,先是涌现出了以曹操父子为首的建安文学,其文风豪迈奔放、慷慨激昂;而后又有东晋陶渊明独树一帜的田园诗,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展现在世人眼前;再到南朝之时,骈文盛行一时,其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极具韵律之美;此外还有南北朝时期各具特色的民歌,或质朴纯真,或婉转悠扬,皆别有一番韵味。

待到大唐盛世,更是华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巍峨高峰。彼时诗歌创作如日中天,步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据不完全统计,传世至今的就有多达两千余位诗人所创作的将近五万首诗歌,其中诸多脍炙人口的绝妙佳品,已然成为流芳百世、传颂千古的不朽经典之作。这当中尤以李白与杜甫二人的诗作最为出众,堪称唐诗的巅峰之作。李太白的诗篇飘逸洒脱、豪放不羁,犹如仙人下凡挥毫泼墨一般,故而被赞誉为‘诗仙’;杜子美的作品则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恰似圣者心怀天下苍生,因此获封‘诗圣’之名号。”

“而这两个人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剑仙诗仙酒仙——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