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你心有不甘。”
“你萧辰自从入宫以来,什么时候像这几日一样沉着平静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萧辰听后不由得笑了笑。
是啊,商议筑堰时没说话,为此还得罪了徐、周二人;朝议增援蜀地时也没说话,搞得那几个文官也对自己有了意见。
可说了又能怎么样呢,从经验上来看,说与不说都会得罪人,与其那样,倒不如找准机会,在最恰当、最有力的时候说,才会有价值。
而今天,看起来是一个好机会。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陛下。”
“恕臣斗胆,北徐州分兵之策,为何拖了许久才得以实施。”
“臣心有不解,还望陛下明示。”
皇帝听后微微睁开了双眼,看了看他。
“哦?呵呵呵。原来你真是因为此事耿耿于怀啊!”
“萧辰不敢,毕竟靖艺刺史已经在荆山一带多次尝试过分兵游击,虽说有得有失,但总体看了对我南军更为有利。”
“嗯,这些朕都知道。”
“从之前的战局来看,荆山尤为重要。因其背靠钟离,面迎索虏边界,故而与北军接触机会最多,所以我提出分兵之策,重点就在于荆山以及昌将军所处的洛水东南。”
“我们整体由东南,向西北侧的寿阳逐步侵蚀,各自为战,在必要时互为照应,这样既能损耗北军有生力量,又能维持大军耗费,进而早日逼近寿阳。”
皇帝听后稍稍点了点头。
“萧卿虽非行伍,然一番分兵之策倒是有理有据。”
“只不过朕心里亦有苦衷。虽推迟了时日,但分兵之策,终究实施过了,此事,便到此为止吧!”
“臣......明白!”
第一炮打空了!
事实已经定型,再追问下去,恐怕皇帝就不是这个态度了。
“那么浮山筑堰,你可有话要说?”
其实早在朝议的时候萧辰就已经在琢磨了。
筑堰既然已成定局,况且操办此事的是临川王和袁昂,即便康长明、昌义之等人再清廉再能干,也避免不了别人的小动作。要是堰成了,寿阳城破,那就什么都好说;要是大堰没起到作用,这些人免不了都得背锅。
这就好比穷途末路的赌徒,只此一搏,赢了就翻身,输了也得拉个垫背的。
如此堪比临界点、钢丝绳上的决策,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参与,看它以后变成什么样再说吧。
另一方面,祖暅一事已经传遍了宫中。此时谁要是站出来说不能筑堰,怎么劳民伤财,怎么滋生腐败,陛下肯定会内心不爽,这也是为什么徐修仁和周开逸会吃瘪的原因。
他们是忠臣,敢于进谏是职责,更是好事,只是谏言的时机不合适罢了。
“回陛下,筑堰乃是破寿阳城之根本,萧辰不懂兵法,故而不敢妄言。”
皇帝听后点了点头。
“也罢,能有自知之明,亦是贤人君子。”
“陛下,我还有一事请奏。”
“你说。”
只见萧辰起身来到桌案前,深深拱手作礼。
“我想娶环儿为妻。”
“还请陛下.......赐婚于我。”
话音一落,屋里变得异常安静。
只听到铜釜里煮着的茶汤咕嘟咕嘟的翻着水花声,从釜底往上蹿个不停。
萧辰咽了口唾沫,试图把胸口里的小心脏往下压一压。
突然这么一句,谁能接的住呢!
萧辰是觉得,陛下早就知道自己和嬛儿的关系,虽说暗地里有所阻拦,但明面上并没有直言啊!
毕竟感情的事,不冲一把谁知道结果呢。
“朕乏了,改日再议吧!”
皇帝并无任何异样,语气也很平常。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没听到?
“陛下......”
只见皇帝把身子一扭,侧了过去,而后缓缓的拿起了一本《礼经》翻了起来。
俞三福见状低身扯了下萧辰的袖子,示意他移步。
于是萧辰低头拱手。
“恭祝陛下万安。”
“萧辰告退。”
出了万寿宫,由小寺人提灯引着,俞三福和萧辰一前一后向前行着。
“中使,我说错什么了吗?”
“我喜欢嬛儿,你也知道。以前是因为我没有地位,现在我是子爵了,也能配得上了吧!”
“哎呀,郎君啊,你怎么还不明白呢,你和永康公主......不能在一起。”
“什......什么?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啊?”
“诶呦,你都入朝这么久了,怎么还不知道这其中礼制呢。”
“按古制,同姓乃属同根同源,故而不得通婚。”
“除了这个呢?陛下还有什么难处吗?”
俞三福眨眨眼想了想。
“嗯......是有难处!”
“还请中使明示。”
萧辰朝中俞三福拱手作礼。
“诶......咱家最多是提醒提醒你,至于圣意,你还要自行领会才是啊。”
萧辰听后满心期待的点了点头。
“在外人眼里,你萧辰是不是皇族还是个疑问。”
“但陛下若是同意将公主许配于你,那么你这层身份便不攻自破了。”
小主,
“这有什么!我是不是皇族,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呵呵呵,郎君真是豁达。”
“你以为朝中百官敬重你是因为你被封了子爵,任了常侍吗?”
萧辰摇了摇头。
“之前我只是个侍郎,他们对我也是褒贬并存。”
“有些话老奴不该问,也不该说,郎君还是自行领会吧!”
萧辰皱着眉头,不知作何回应。
要说被人怀疑自己是皇族这件事,萧辰的回应一直都很暧昧。
既不说是,也不说不是。
皇帝那呢?
对外也表露出和萧辰差不多的态度。
今日听了俞三福这番话,萧辰心里倒是多了些想法。
就这种模糊的关系,也许才是皇帝最愿意看到,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的。
朝中势力盘根错节,而萧辰却能在其中来回穿梭,算得上是游刃有余。
加之皇帝在明里暗里的保护和帮助,所以之前经历的许多危难之事都能一一化解。
与此同时,萧辰也在自由发挥着自己的强项,就是给朝廷灌输着新思想、新计策,因此促成了一些别人从来没做过的大事。
如此一来一回,既有了惠及百姓的政策,又能帮助皇帝实现心愿,对七殿下和临川王等人又可以达成制衡之态,而最终受益者便是南国,是皇帝。
如果说临川王等人是在争权夺利,那么萧辰就是一个表达并、执行皇帝想法且有思想的工具人。
想到这,萧辰长叹了一口气。
“那我呢?我的想法又有谁来满足呢!”
头上有皓月当空,身旁时不时的飘来阵阵花香。
可如此种种,对于今晚的萧辰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心情驻足了。
回到别院,见易琼和玉漱手挽着手正在院子里纳凉。
萧辰见此情形,心中才生出些暖意来。
“大哥!”
“贤弟!”
二人紧紧相拥,激动得眼眶里闪着泪花。
“前几日就听说你回来了,可我一直在太子那忙事情,今天终于能回家来了。”
“大哥怎么样?听说被封了武猛将军啊!”
“呵呵呵,我一切都好!”
“刚从雍州吊唁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呢。”
二人紧紧的揽着手臂,咧嘴笑着。
“多亏了你照顾漱儿,若是换了别人,我还真有些放心不下。”
“嗐!看你这话!”
“嫂夫人本来就住这,我这笨手笨脚的也不会照顾人,这不是多请了几个侍女,伺候嫂夫人也方便些。”
“郎君快别这么说。”
玉漱接过话茬,满脸笑容。
“这宫中仆人可不是谁都能请得来。”
“说起此事,我还得谢谢永康公主呢。”
“对了,她最近怎么也不来家里坐坐了?”
玉漱看着萧辰,萧辰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得挤出来一抹笑来。
“她......她最近应该在忙吧。”
“我也有些日子没到她了。”
“奥......你们先坐着,我去房里拿些果子来。”
玉漱转开话题,回身进了屋。
“怎么?”
“公主还在生你气吗?”
二人坐在树底下的石墩上,只见萧辰摇了摇头。
“已经......不重要了。”
“对了大哥,七殿下外任郢州刺史,没叫你一同去吗?”
“殿下体恤,让我在京都多留些时日。”
“虽说郢州和雍州战事平定了,但索虏还在雍州东面蠢蠢欲动,如今北徐战事僵持不下,依我看啊,雍州这番太平,恐不能长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