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名将之子与皇室宗亲

大唐气象 贪狼木 1905 字 3个月前

眼见河南战场形势危急,德宗早把颜真卿是死是活置之于脑后。

他没料到让他一直抱有希望的、优秀的藩镇节度使李希烈也会造反,因而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毫无准备。

朝廷的精兵猛将几乎全部集中于魏州(今河北邯郸大名)附近,与河朔诸雄对峙厮杀,根本无力脱身。河南战场事关东都安危,满朝文武中还有谁可与李希烈一战?德宗在苦思冥想之下,最终敲定了两名人选,哥舒曜与李皋!

这两人大有来头,哥舒曜是前陇右、河西节度使,一代名将哥舒翰之子,突骑施族,年幼门荫从军,曾跟随李光弼征讨过安禄山,有着将门虎子的优秀基因与难能可贵的实战经验!

至于李皋,则更是中唐时代堪称英雄的传奇人物!

他是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曹恭王李明的玄孙,生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赶上了盛世的尾巴,建中四年(783)恰好步入半百之年。

他历任兵曹参军、秘书少监、衡州(湖南衡阳)刺史、湖南观察使(相当于小节度使)、江西节度使(治所在江西南昌)等职。在任期间不仅关心民生颇得人心,而且在军事领域上也多有建树,曾出兵征剿叛乱的湖南牙将王国良,单枪匹马兵不血刃将其劝降。

他还善于识人用人,从行伍中提拔起来的王锷、伊慎,后来都成了独当一面的能臣。

选择这样两位根正苗红的优秀将领与李希烈对阵,胜负暂且不论,至少可以保证他们不会再背叛大唐!

元月二十一日,德宗诏令哥舒曜从凤翔、邠宁、泾原、奉天、好畤军府中抽调万余兵力征讨李希烈,同时下令全国各道有兵出兵、有粮出粮,共同进击淮西叛军!

哥舒曜集结起队伍东出长安,行至郏城时(河南平顶山郏县),遭遇李希烈的前锋将领陈利贞。哥舒曜率军只一个冲锋就将其击溃,一个月后,又出兵收复汝州(河南平顶山),生擒伪刺史周晃,用实际行动有力证明了自己绝非浪得虚名!

李希烈眼见唐军势大,暂时回军退保许州。同时,派将领封有麟控制邓州(河南南阳邓州县),切断从南阳西北进入蓝田武关的交通线,致使江淮贡赋断绝,商旅不通。

朝廷被迫另外开辟了上津山路(即湖北十堰郧西县上津古镇),南方各地贡赋取道宣州(安徽宣城)、饶州(江西上饶鄱阳县)、荆州,经武关(商洛)运至长安。

沿途修道路、置驿站,用以维系南北交通之需。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时任江西节度使的曹王李皋身上。

为确保朝廷生命线的顺畅无阻,李皋除征调民夫施工修路外,还向沿途的淮西驻军发起了进攻。

三月初,李皋在黄梅(湖北黄冈市黄梅县)击斩淮西军将领韩霜,接着又挥军攻克黄州(黄冈市黄冈区)。

淮西军驻守于蔡山(长江边上一小山,五十多米),这里海拔虽然不高,但临近江面、地势险要,守军又依山构筑有许多坚固的城防工事,使其成为控制水路交通的一座要塞。若想在江面顺利通行,必须把蔡山拿下!

李皋看到从陆路进攻难度太大,便使出疑兵之计,让人放出风声说自己要绕过蔡山,向西攻打由淮西军占据的蕲州(黄冈蕲春县)。为了与此相印证,他亲率水军溯江而上。

蔡山守将担心蕲州有失,只留下少数人驻守,带领军队沿着江边道路向蕲州方向疾进。

离开蔡山三百余里后,李皋突然下令船队调头,转攻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