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爷爷回家后,包括陈恒在内的所有男丁,都被周氏指使着爬上爬下干活。老陈家今天的事情挺多,不光要打扫自己家,还要去隔壁打扫一下夫子家。
夫子王先明跟师母去扬州过节时,他们家庭院的钥匙就被陈丐山要来。
“哪有人家过年不打扫的。”陈丐山很注重这方面的仪式感,“都抓紧点,我看今天夜里会下雪。”
“爹,真的假的?”正在擦窗的陈淮津,抬头瞧了瞧天色。阳光和煦,除了云层稍厚。无论怎么看,今天都应该是个好天气呀。
陈丐山轻哼一声,不去搭理小儿子。庄稼人一辈子跟天气、田地相伴,时间一久他自然有自己一套看天色的办法。这种东西,说给陈淮津听,对方也不会感兴趣。
“爹,水来了。”
双喜提着一只小木桶,摇摇晃晃的走到二叔身边。陈淮津探头朝桶里看了看,有大半水已经给洒在过道上。不过他还是鼓励道:“双喜,真懂事,这么小就会帮家里的忙。”
真正负责提水的人是陈恒,将水桶放下后,陈恒抬手擦擦汗,“二叔,我去姐姐那边看看,你有事再喊我。”
“好嘞。”
一家人从早上一直忙到下午,才算把房屋打扫干净。留下周氏跟两个孙女在家里摆弄灯笼等物。陈丐山又拉着家里的男丁,顺手把夫子家的庭院也稍作清扫。
如此忙完,天色已经暗沉沉。回家吃过一顿丰盛的晚饭,小年夜还有个仪式,就是要拜灶神。
在山溪村这样的地方,灶神跟土地公的香火,比财神庙还要旺些。临到夜,家家户户会把香炉拿出来插香点烛,摆上供品。全家老小齐上阵,向灶神祈愿来年的幸福安康。
这天夜里,陈恒睡到一半,迷迷糊糊听到窗户外传来细碎的声响。他翻了个身也没在意,直到第二天起床,才看见一片银装素裹的天地。
“下雪啦。”
还在赖床的双喜,一听到陈恒的欢呼声,迫不及待的爬起床。没多久,就换上袄衣、瓜皮帽追着陈恒的屁股跑。
“哥,哥,跟我玩。”
陈恒畅快笑过一声,拉着小弟蹲在地上堆雪人。结果雪人才堆到一半,就被奶奶周氏赶回屋避寒。
眼下一直到除夕那天,家里都不会再有什么事情。陈恒索性坐在窗前,对着白茫茫的世界,低头看起书。
院子外,时不时传来小孩子放鞭炮的声响。听着他们的笑声,被拘着跟兄长一起看书的双喜,心中十分羡慕。
弟弟毕竟还小,陈恒担心矫枉过正,反倒让这孩子厌起学来。就起身从自己的包袱中拿出一物。
“双喜,你看,这是什么?”
“哇,是冰糖葫芦?!”双喜哪里还顾得上外面的鞭炮,心思一下就被红串串的东西吸引住。
“你跟着哥哥乖乖把书看完,这串糖葫芦就给你吃,好不好?”陈恒笑着转动几下糖葫芦。
双喜自然点头,一双大眼睛死死的盯着糖葫芦,深怕它会消失一样。
“过来,哥哥教你念三字经。”陈恒冲着弟弟招着手。
“双喜知道,哥哥说的是人之初对不对。”
“哈哈哈,就是他。”
早上起来就出去串门的陈淮津,一回到院子里就听到厢房内传来的读书声,忍不住站在原地闭目微笑。
路过的陈启,看着他不着调的模样,轻斥道,“干什么呢?没事干,就去屋里躺着。在院子里吹风作甚。”
“大哥,你不懂。”陈淮津看着扫兴的陈启,埋怨道,“伱说你小时候,怎么没像恒儿对双喜那样照顾我。”
陈启嗤笑一声,懒得搭理这个浑物,“一大早就不见人,去哪儿了?”
见是自己大哥问,陈淮津左右瞧了瞧,才小声道:“我去了趟三哥家,给他们娘俩送了点东西。”
陈启听完,默声一叹。七索他们娘家要不是有孝期在身,按他爹的意思,是想把他们请来一起过年的。
“过几年吧,到时候把七索跟他娘一起喊来过节。我看爹也有这个想法。”
“嗯。”
…………
…………
跟留在书院过年的徐师、金师不同,梅学正的老家在镇江,从扬州的瓜洲渡口过去只需半日。
梅家亲族众多,可在镇江没多少名气。一直到梅学正考中进士,进了翰林院,才算是显贵起来。他们所住的那个巷口,还因为梅堇改了名,在城东小云坊只要一说进士巷,保准都知道说的是梅家。
像这样有声望的名人回家过年,邻里街坊自然少不了来做客打招呼。梅夫人一一笑着迎来送去,忙碌了好几日后,才在今天得了些空闲。
“我瞧你心情看着倒不错。”
一手端着汤羹,一手合上门,梅夫人走进书房,看着手不释卷的梅堇。
两人成婚已有二十多年,膝下共有两子。大的那个已经考中举人,正在为会试做努力。小儿子年龄尚幼,平日很受他们两人宠爱,倒没有急着下场参加科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