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女贞子治白发牡荆子治耳聋

如今被称为四季青的冬青树,它的叶子在医学临床应用方面有着广泛用途。若以内服方式使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肺热引起的咳嗽、小便不畅伴有淋漓不尽感以及腹泻痢疾等诸多病症;若是以外用之法处理,则能够应对烫伤、烧伤、外伤导致的出血等状况。

此外,还有一味名为枸骨木皮的药材也颇具特色。将其浸泡在酒中服用,有助于强健腰膝腿脚;倘若将其烧成灰烬后用水淋滤出汁液或者煎煮成膏状,还可以用来涂抹医治白癜风这类皮肤病呢!

风湿痿痹。用五加皮、地榆(刮去粗皮)各一斤,装袋内,放入好酒二斗中,以坛封固,安大锅内水煮,坛上放米一合,米熟即把坛取出。等火毒出过,取药渣晒干,做成丸子,每日清晨服五十丸,药酒送下,临卧时再服一次。此方能去风湿、壮筋骨、顺气化痰、添精补髓,功难尽述。

虚劳不足。用五加皮、枸杞根白皮各一斗,加水一石五斗,煮成七头号。其中,以四斗浸曲一斗,以三斗拌饭,照常法酿酒,熟后常取饮服。

脚气肿湿,骨节、皮肤疼痛。用五加止四两,浸酒中,远志(去心)四两,亦浸酒中。几日后,取药晒干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五加皮丸”。

小儿行迟(三岁小儿还不会走路)。用五加皮五钱,牛膝,木瓜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五分,米汤加几滴酒调服。

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两炒,一份用小茴香一两炒,一份用芝麻一两炒,一份用川楝肉一两炒。炒后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此方名“四神丸”。

壮筋骨,补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黄、甘菊花各一斤,捣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细曲,照常法酿酒,待熟澄清,每日饮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骨蒸烦熟,乃是一种令人备受折磨的病症,它涵盖了所有因虚劳而引发的烦热以及大病初愈后的烦热症状。针对此症,有一妙方名曰“地仙散”。其配方乃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再佐以甘草(需经过精心炮制)半两。将这些药材仔细研磨并均匀混合之后,每次取用五钱药量,同时加入生姜五片,一同放入锅中,添水煎熬,直至药汁浓郁,即可服用。

若遇肾虚腰痛之苦,亦有良方应对。只需选取枸杞根、杜仲、萆薢各一斤,倒入美酒三斗,使之充分浸泡其中。随后,将这一罐珍贵的药液用蜜蜡密封好,放置于土罐之中,并置于锅内蒸煮整整一天。平日里,时常取出适量饮服,便能有效缓解肾虚腰痛之症。

至于赤眼肿痛之患,则可采用如下疗法:备好地骨皮足足三斤,注入清水三斗,慢慢炖煮,直至水量缩减为三升为止。接着去除渣滓,添加食盐一两,继续熬煮,最终浓缩成为二升的药液。频繁使用此药液来清洗眼睛或者点滴眼部,对于赤眼肿痛有着显着疗效。

还有那小儿通睛之疾,多因小儿不慎跌倒或是头部遭受创伤所致,使得瞳仁无法正常归位,观看东方时却望见西方之物,反之亦然。此时可用石南一两、藜芦三分以及瓜丁五到七个,共同研磨成细腻的粉末。每次轻轻地向鼻中吹入少量粉末,每日重复操作三次。

此外,还需内服具有平抑肝气功效的牛黄类药物加以辅助。如此内外兼治,方可称其为“石南散”,对小儿通睛之症颇具成效。

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

九窍出血。用荆叶捣汁,酒调服二合。

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

头风头痛。用日取荆沥饮服。

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鹤膝风。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痔疮肿痛。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穴中“清凉膏”。

折上伤筋骨之法颇为奇妙。需取接骨木半两、乳香半钱,再佐以芍药、当归、芎以及自然铜各一两。将这些药材精心研磨成细腻粉末后,置于一旁备用。接着,融化黄蜡四两,趁热迅速倒入先前备好的药末之中,并充分搅拌均匀,直至其融合一体。随后,便可着手制作药丸了。这药丸形如芡实般大小,圆润光滑。倘若仅是一般的伤损情况,只需以美酒化开一丸服用即可;但若是遭遇碎折筋骨这般严重伤势,就须先用药液敷贴于患处,而后再行内服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