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随着官兵匆匆赶到知府府邸。知府夫人卧于榻上,面如白纸。李时珍再次仔细问诊、把脉,发现不过是忧思过度加上偶感风寒所致。他开出药方,告知丫鬟如何煎药服用。
知府大喜,欲留李时珍多住几日以防万一,李时珍婉拒:“大人,医馆还有病人等着在下回去医治。”知府不悦,但想到其救人心切也就应允了。
李时珍急忙赶回医馆,却发现老者还在原地等候。原来老者担心其他大夫不知其病症详情误治,坚持等李时珍回来。李时珍大为感动,立刻按方才所配药剂为老者抓药煎制。
老者服下几剂药后,病症渐渐好转。此事传开,众人皆赞李时珍不仅医术高超更重医德。
而那知府夫人经李时珍医治也好转起来,知府派人送来厚礼答谢。
李时珍收下药材,其余礼物一概不收。此后,来找李时珍求医之人更多,他亦尽心尽力对待每一位病患,名声也越传越远,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真正的神医。
李时珍正在医馆中整理草药,一旁的学徒好奇问道:“先生,这慈姑到底妙处在哪呢?”
李时珍笑着拿起一株慈姑,眼睛放光,说道:“此慈姑啊,味甘微苦,性凉。它可是消痈肿之物。曾有一人脖子处长痈疽,红肿疼痛。我呀,先望其患处,红肿不堪;再闻其气息,略有热臭;问他感觉,只喊疼得厉害。”
说到这儿,李时珍顿了下,接着道:“我便切其脉象,发现热毒内蕴。于是我让他回去将慈姑捣烂外敷,又用金橘煮汤内服。金橘嘛,味酸甘,性温,有理气解郁之功。那病人还半信半疑,脸上满是疑惑,嘟囔着这么简单就能行?”李时珍一边回忆一边忍不住笑起来。
“结果不过几日,那人痈肿渐消,跑来千恩万谢。这食疗之法,看似平常,却大有乾坤呐。”学徒听后不禁感叹:“先生真是高明,这草木皆可为良药啊。”李时珍望着满屋子的草药,眼神坚定而欣慰,仿佛看到无数病痛之人康复的景象。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李时珍皱了皱眉,学徒赶忙出去查看。不多时,学徒扶着一位老者进来。只见那老者面色蜡黄,嘴唇干裂,呼吸微弱。
李时珍忙上前诊治,搭脉之后,他眉头紧皱,转身在药柜翻找起来。学徒在旁紧张问道:“先生,这病可好治?”李时珍沉声道:“此病乃积劳成疾,脏腑受损,需用重剂调养。”说罢,拿出几株草药,其中就有黄芪与党参。
李时珍对学徒讲:“黄芪补气升阳,党参健脾益肺,二者合用,可补元气。”他迅速配药煎制,喂给老者喝下。过了片刻,老者脸色稍有缓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时珍叮嘱老者日后定要注意休息,不可过度操劳。老者感激涕零,称李时珍是神医在世。待老者离去,李时珍对学徒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医者,便是要以这些草药济世救人,任重而道远啊。”学徒用力地点了点头,眼中充满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