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辩论

除了学习儒家典籍,他们还参与了各种学术讨论与辩论。

府学的先生们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勇于质疑,让他们在辩论中锻炼思维,提升口才。

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的课室里总是充满了激烈的辩论声。

他们与当地的学子们切磋学问,探讨经义,每日里书声琅琅,辩论声此起彼伏,知识的火花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一幅动人的学术画卷。

最让众人难忘的,莫过于那次关于“学问与人生”的辩论会。

那是他们来到府学的第五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府学的先生们提出了一个话题:“学问之道,在于求知还是在于致用?”

这个话题如同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立刻在学子们中间激起了层层涟漪。

徐瑾第一个站起身,他的声音清澈而坚定:“学问之道,首在求知。”

“若不知,何以用?唯有不断探索未知,方能拓宽视野,丰富内心,为人生之路铺就坚实的基石。”

“正如古人云:‘学无止境’,求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也是我们成长的动力。”

他的发言赢得了不少学子的赞同,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

这时,李沐风站了起来,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学问之用,乃在于致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有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方能检验其真伪,实现其价值,真正造福于社会。否则,学问便如空中楼阁,虚无缥缈,毫无实际意义。”

他的观点同样掷地有声,引得众人纷纷侧目。徐

瑾与李沐风两人各抒己见,言辞犀利,辩论愈发激烈。

徐瑾眉头微皱,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求知是为了更好地致用,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如何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

“正如工匠造车,若不知车轮之原理,何以造出坚固耐用之车?学问之道,求知乃其本,致用乃其末,不可本末倒置。”

李沐风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微笑,他从容不迫地反驳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才能发现学问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