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图波列夫当前的经济困境,这个提议显得非常实际。
当然,华夏在大型飞机制造领域的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可能无法像战斗机项目那样获得有利条件。
但无论如何,这比后来被波音收购后的麦道更容易谈判。
抱着探索的心态,易合旭径直走向图204。俄易斯展区的工作人员比预想中少得多,只有几名负责清洁和秩序维护的人员。
令人惊讶的是,在确认两人来自华夏的参展商身份后,俄方热情邀请他们登机参观——这种主动的邀请并不常见。
易合旭不推辞,凭借自己流利的俄语,与对方简短交流后,便带着林伟轩登上了飞机,特别是仔细考察了驾驶舱。
伊尔96-300和图204-100S的驾驶舱设计风格和航电设备几乎一致,尽管不如空客和波音先进,但在当时也并非过时。
唯一的遗憾是这两款飞机仍采用三人制机组配置。
对于商业航空公司而言,额外一名机组成员意味着更高的运营成本。
易合旭坐上图204的主驾驶座,体验了一番,并用俄语询问是否可以升级为双人制驾驶舱。
图波列夫的工作人员回应说,公司正计划在下一次重大升级中实现这一目标。
不过,以图波列夫目前的状况,谁也不知道这“下次”会在何时到来。
易合旭正想开口,对方立刻补充道:“我们计划推出一款完全采用西方设备的子型号——图204-120。
它的基本性能与我们现在这架图204-100s相似,但自动化水平更高,当然价格也更昂贵。”
易合旭轻轻摇了摇头。对于西方或亲西方的客户来说,更换航电系统可能更具吸引力。
但对于华夏而言,引进并生产图204飞机的初衷是为了降低风险,并掌握完整的百吨级飞机制造技术。
如果为了追求先进性而大量使用西方子系统,则违背了初衷。
考虑到国内民航业还有许多三人制机组的飞机在运营,短期内这样的配置并非不可接受,只要飞机的价格合理即可。
于是他问道:“那这款图204-100s,每架的售价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