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三十四章 局势

同时章惇还向朝廷大胆要求,将定镇二路合为一路,都交给自己指挥。由他来组织对辽野战兵团。

对章惇的想法,官家表示了欣赏,朝臣们则认为。

此举会重蹈澶渊之盟时,王超手握十万大军在后按兵不动的结局。所以此议作罢,但官家还是拨钱让章惇在定州招募跳荡和轻骑,以作野战之用。

……

曾布到瀛洲后,就提议重整河北塘泊防线。

河北地势西高东低,本有九十九淀,雍奴薮等古池泊。

从太宗时,便决定了以河流胡泊抵御辽国骑兵南下的策略。

再经过仁宗,真宗时。

到了熙宁中,最后沈括说河北塘泊防线。

以徐、鲍、沙、唐等河,叫猴、鸡距、五眼等泉为之源,东合滹沱、漳、淇、易、白等水并大河,于是自保州西北沈远泺、东尽沧州泥沽海口,几八百里,悉为潴潦,阔者有及六十里者,至今倚为藩篱。

不少人称河北塘泊防线至少可以抵上百万大军。

此话虽然夸张,但辽国骑兵南下抄掠时,塘泊可以起到阻碍作用,同时给予百姓一个躲避的地方。

塘泊防线废弛后演变为白洋淀和文安洼。

不过塘泊这样人工设施不进行维护是不行的,宋徽宗时因塘泊干涸,不愿不复开浚。官司百姓为了利于稻田,往往泄去积水,加上黄河泛滥,从此塘泊防线在金兵南下时形同虚实。

宋徽宗时看起来丰亨豫大,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无论是塘泊还是保甲,都是需要花钱维护的,徽宗时根本没有采取这个打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外曾布还主张继续维护榆塞。

在没有塘泊的地方,宋军就是种植榆木为塞,阻碍辽军骑兵南下。历史上童贯为了出兵辽国,嫌弃榆塞太麻烦了,就命人砍掉了。

不过这些年禁止不严,时常有百姓偷偷砍伐的现象。

章越虽认为榆塞没什么大用,但汴京风沙天太恐怖。

植树造林护风沙也是有用的。

所以为相后就下令严禁百姓砍伐,并继续扩建榆塞的范围。

……

大名府知府陈襄病逝任上后,章越改任章衡知大名府。

章衡曾出使过辽国一手箭术技惊四座,又主张北伐收取山后八州。这次章衡知大名府,作为河北四路中枢坐镇。

章衡到任后提议于河北重地修建壅城,也就是于城门外再建一小城,用以遮蔽城门之用。

同时章衡提议在密州增设水军,可以渡海袭击。

最后章衡还上疏要‘以兵为城,以心为兵’。

河北素来兵精而将勇,昔上谷的静塞军,雄州的骁犍军,常山的厅子军都是精锐,足以与辽军铁骑野战。同时动员乡兵,发动民心,让河北百姓以守土有责的态度。

王安石保甲法下,河北乡兵确有训练。

章越虽改保甲法,废保马法,但对陕西,河北两地仍是沿用王安石重视保甲的策略。

虽不采用上番的策略,但一直有派熟悉兵事的官员至河北隔三差五地检阅河北乡兵的训练。

……

对于章惇,曾布,章衡的意见,各有不同。这与一路主帅的性格也是密切相关。

章惇主张有限度的野战,也就是弹性防御,这与他性格一般都是颇为进取。

曾布亦主张修建防御,虽看似保守,但也是不与契丹妥协的态度。

章衡兼有二人之论,同时主张动员百姓,他是主张大纵深防御,利用定镇瀛三路拖住契丹兵马南下,再以大名府为防御中枢,这其实与历史上宋真宗时防御策略差不多,就是着名的唐河大阵。

三者观点章越其实还是颇为期许章惇,似曾布那样死守是没有成功的,如果是防御战,只有弹性防御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