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陈振华的时间分配,那么则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炮兵的训练之上。对于八路军独立旅、乃至与 386 旅的未来战斗而言,炮兵的发展正逐渐成为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
陈振华深知,在现代化的战争中,武器的威力固然重要,但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武器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尤其是那些 92 式步兵炮和 41 式山炮,它们的火力在攻打坚固的城市时,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陈振华怀着期待与审视的心情,来到了 92 式步兵炮的其中一个训练点。两百多人的队伍严阵以待,精神抖擞,展现出军人的坚毅与果敢。
一眼望去,一排威风凛凛的 92 式步兵炮整齐地排列着,犹如一列列等待冲锋的勇士。仔细一数,竟有6门之多,那黝黑的炮身、锃亮的部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场面煞是壮观。
然而,陈振华深知一个道理,武器再精良,如果没有懂得如何操作的人,没有充足的弹药供应,也不过是一堆冰冷的钢铁而已。
要想让这些威力巨大的 92 式步兵炮充分发挥出各自的威力,不仅需要充足的炮弹储备,更需要一批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合格炮兵。
此刻,训练场上热火朝天,赵长城和李有才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这个 92 式步兵炮炮连的官兵训练中。
得益于陈振华前期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李有才、赵长城等人早已将 92 式步兵炮的操作全流程进行了详尽且细致的梳理,并将其转化为一套系统而有效的训练方法。
站在远处的李有才,目光如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士兵们的操练动作。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严谨和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
只见他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心中默默评估着士兵们的训练成果。而赵长城则身先士卒,亲自参与到训练当中。
他与士兵们一同操作 92 式步兵炮,用实际行动向大家展示着标准和规范。他的动作娴熟而有力,每一个步骤都精准无误,仿佛与这门火炮融为一体。
若是陈大旅长亲临此地,定然会对这些炮兵的操作动作感到大为惊讶。因为他们所采用的操作方法,在借鉴黄埔军校对于炮兵训练的基础上,还经过了精心的改进和创新。
其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实践,从而使整套流程更加流畅自如、切实有效。
在广大炮兵的努力下,整个操作过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但这其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复杂的,当属二炮手的瞄准以及一炮手的精准定位。
对于一炮手来说,他需要在战斗开始前,迅速而准确地确定炮位。这不仅要求他对战场环境有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还需要他熟练掌握地理知识和测量技巧。
他要考虑地形的起伏、风向风速的影响、目标的距离和方位等诸多因素。在确定好炮位后,一炮手还要迅速调整火炮的俯仰角和方向角,确保火炮能够准确地指向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一炮手会首先使用瞄准镜观察目标,通过调整瞄准镜的刻度和旋钮,获取目标的准确距离和方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