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门客大部分都是些酒囊饭袋,没几个有真本事的。
有真本事的人,压根不会来吏部郎中这种小官府里做门客。
得知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有几个门客当场就想跑路,只是迫于邬伯宏的威胁不敢。
最终,还是一个比较可靠的门客开口说:“大人,依属下看,如今的当务之急,一是安排人去拦截今日府门前的消息,二是马上联系那个阅卷的官员,让他把孟继阳的名字从会试通过名单中剔除出来。”
“没错没错。”
其他门客也纷纷附和。
邬伯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立即安排人按照那门客的意思去办。
然而,一切都有些迟了,如今会试的通过名单已经呈送到皇帝面前去了,无法再更改。
在戚宁和孟少青的推波助澜之下,今日在邬府门前的事情以极快的速度在京城里流传开来。
同时,孟少青又把这个消息不动声色地透露给了那些同期应考的学子。
那些参加科举的学子,是最在乎科举公平的人,极其厌恶科举舞弊之事。
他们得知孟继阳在孝期参加科举,义愤填膺,第二日就联名上书请求彻查此事。
事情闹得实在太大,没多久就传到了皇帝耳朵里。
科举本就是皇帝为了选拔人才而举行的,自然最是重视公平公正,对科举舞弊等行为的处罚规定也是格外严厉,否则无法以正视听。
得知孟继阳在孝期参加科举后,皇帝立刻安排人彻查此事。
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这孟继阳不仅仅在孝期参加科举,还在吏部郎中的帮助下买通了阅卷官,在他的答卷上增添了一些答案。
那阅卷官模仿了孟继阳的笔迹,若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偏偏因为他孝期参加科举的事情被查了,自然连同这件事情一起被查了出来。
“岂有此理!”
皇帝雷霆震怒。
如若孟继阳只是在孝期参加科举,没有其他的问题,恐怕只是取消他的成绩,罚他几年内不能参加科举,严重些再加点杖刑。
偏偏孟继阳还敢让邬伯宏替他买通官员,这可算是科举舞弊,罪加一等。
两罪并罚,那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皇帝当即下旨:“将孟继阳斩首示众,吏部郎中邬伯宏免职抄家,其他有关人员按规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