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劳而不功

主要忙碌的是蒙恬,他招揽了主动投靠的匈奴与楼烦族人数不菲。

在过去的十天内,他已经招募了一万九千余名胡人群员,其中可上战场挥戈作战的武力人员超过了五千多人。在其中,匈奴人的数目约为三千人,并且有名声显赫的善弓射手也不乏数十名。

不用多说,这一切都是得益于扶苏制定出的极其具有饕餮性的诱捕条件:兵丁名册,给予土地。而前者的魅力对游牧民族有着无可替代的力量——在他们的视野中,秦国的兵籍相比当代的护照要珍贵许多。而关于胡人群员的危害性的报告被御史杜辙提交至了扶苏那里时,收到的指示只有“越多越好”四个字的总结,这足以见扶苏的决心与策略之妙。草场的肥瘠,可供养的人口是受限的,增加了一个个胡人,相当于削弱了北境大单于或大可汗麾下的武力。在没有形成民族和国家概念之前的游牧时代,胡族始终奉行着有奶即是娘的原则:金钱才是决定权柄的关键所在。即便是采用严厉法律统治的方式下,胡人群也能够表现出像羔羊一样的顺从 在扶苏的眼中,时机一旦成熟,招募而来的匈奴们就会成为指引秦队横扫草原的战略导航点。汉将军霍去病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军队中有众多匈奴的投军作为引路者。蒙族的儿子据闻在大学四年的生活经历,告诉扶苏牧羊者每年的过冬驻扎营盘地点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大都建立于山峦、草原、河流与森林的交汇地带。这样的稳定特性在扶苏眼里,正是匈奴族的一大破绽所在!利用快速移动的骑兵进行突破袭击,针对集聚于此处度过冬天的游牧人群体,焚烧摧毁他们的营地,将掳获的生擒者和牧畜带回到自己势力范围内——让残酷的外部环境去筛选和消磨潜在逃脱分子。正如历史上唐朝名臣李靖灭之举,一次决战便能定全局之势,为边界带来十多年的太平安宁。然而,面对十多年的前景呢?

对于这穿越时空的使者来说,有着无穷的手段让匈奴人们能够学会音乐舞蹈——因此,在得到明君的支持之下,忙碌而有序的场景展现在蒙恬眼前。

封印招募归来的牧羊者并编制入册,在完成长城修建工作后,选择愿意留在当地进行耕作的老百姓,将他们混合组建一支新军队,按照梯队顺序由屯田将领带领前往上郡、北地郡等地方展开行动。

蒙恬望向帐篷外,营门外戒备严密。军士身穿铠甲,目光坚定不偏斜。从营门至大营之间,排列两行身姿挺拔的士兵,好似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他将毛笔放在笔架上,大声说道:“屯田都尉夏侯婴,还有周勃!”

头戴贵族冠冕,衣着军人装扮的两人依次回答:“末将在!”

蒙恬将两卷竹简递出,“两位分别带领千户黔民,于来月十五前往北地郡富平令报到。”

二人接过竹简,行礼回应:“遵命!”

“你们都是陛下的优选才士,以特例任命,勿要辜负陛下的信任!”说完这几句话后,他又嘱咐了几项事务,让两人先退下去准备行动。

“胡骑校尉灌婴,请问此刻可否在?”蒙恬继续点名询问。

“末将在!”带着头盔,穿着沉重铁甲的灌婴行出,也是一番庄重的回复。

蒙恬把半个虎符和一份调动兵马文书递给他说:“你率领五千名胡兵,今日便返抵咸阳,然后去处待命,需由陛下直接调配安排。”

“明白! ”灌婴以行过的礼表示恭敬之后,离开了现场。

相比夏侯婴和周勃迅速离去的方式,灌婴则在看着迎风飘扬的军旗时沉默片刻,迟迟未有动作。从一个卖丝绸的普通商人到一夜之间被带到长安担任三百石官秩的胡骑校尉,在九原郡跟随着蒙恬行动……那个人可是威名赫赫、功勋卓绝的元帅呀。匈奴使者眼中畏惧的目光仿佛一只小羊遇到猛虎,竟然不敢动弹。交出了数千牲口作为“礼物”匆忙离开,仿佛停留一分一秒都担忧性命危殆。

果真是个缩头乌龟呀。

灌婴调整心态让自己不再感到战栗,于是朝大营门外迈步而去。迎接而来的两名身材不高,但每一步都充满力量,腿脚如弹簧般稳固的官员向他致意。

“校尉!”一位蓄着胡子的骑士率先举拳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