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历史定格!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3450 字 4个月前

“呼……”内心紧张的林婉和方玉松了一口气。

“哈哈,有硫酸了!”周远兴奋地喊着。

儒雅男人和刘微也露出了喜悦和激动的表情,一双眼睛凝望着向蔚蓝天空排出浓浓澹黄色废气,眼中充满喜悦。

“采集样品。”

余华面色依旧沉稳,没有在意四周众人的激动情绪,正声道。

转瞬,调度员传达命令,位于生产装置末端金属管道口的生产小组,待得到命令立即执行,一人立即按照事先程序,打开链接主管道上的金属阀门,一人戴着防护手套的右手拿着容量为五百毫升的玻璃烧杯,采集样品。

样品需要分三次,每次间隔一分钟以上,总数量为1.5升,检测方法为化学检测,用酚酞指示剂进行标准碱液中和滴定实验。

三分钟过后,样品采集完毕,由一名生产小组成员亲自送来,放到布置各种化学仪器的指挥台上。

156n.

作为组长的余华,在众人瞩目之下,进行第一次样品质量检测,林蛙三人待在旁边,仔细注视余华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其他人则一脸紧张的盯着指挥台,看着余华进行极其关键的检测。

检测的最终结果至关重要,这个等待过程,对四周工人们而言,无异于生孩子的时刻。

“质量分数均为98%,质量合格。”

完成标准碱液中和滴定实验的余华,根据三瓶样品给出的实验重量和参数进行计算,最终得出三瓶样品的质量分数数据,点了点头,公布检测结果。

质量检测通过,众人再次松了一口气,再次露出高兴的色彩。

这是第二个好消息。

“余同志,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这时,儒雅男人走了上来,向余华询问道。

“等。”

余华向林婉打了一个招呼,示意记录数据,随即转过身,面露尊敬之色,仔细讲解道:“现在已经得出成品硫酸的质量分数,等二十四小时后,只需要获得流量计的硫酸流量数据,就能获得实际产量参数,首次实验试生产达到95%以上,即20.9吨每日,就算合格。”

林婉点头,迅速负责记录质量分数数据。

“那三十吨硫磺够吗?”儒雅男人听闻,点了点头,心中有了一个数,继续问道。

“够,硫磺分子量为32,一吨硫磺可以生产三吨硫酸,理论上三十吨硫磺可以生产九十吨硫酸。”余华点头笑了笑,一吨磺,三吨酸,这是标准。

“九十吨硫酸?!按照现在市面上每吨硫酸300银元,岂不是说,这些硫磺生产的硫酸,等于2.7万银元!”儒雅男人听到这个数据,顿时怔了一下,脑海立马反应过来,有些不可思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由于硫酸属于战略资源之一,受到政府的高度管制,如今北平市面上的硫酸等化学制品非常稀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80%浓度硫酸制品的价格已经达到每吨180银元左右,而98%的高浓度硫酸则达到300银元,关键在于有价无市。

90吨硫酸的价值高达2.7万银元。

成本多少?

东拼西凑的三十吨硫磺,虽然不好买,但价格也仅有每吨50大洋左右,成本和总价值的差距达到六倍。

乖乖,眼前的余氏七塔简直不是在生产硫酸,而是在生产‘金钱’!

机器一开,金钱犹如流水般哗哗产出。

余华笑了笑:“是的,理论上等三十吨硫磺生产销售完毕,其硫酸总价值就能收回余氏七塔项目的所有研发投入。”

“2.7万银元……真是难以想象啊。”儒雅男人心头为之震撼,转头望向余氏七塔,再一次感受到科学带来的非凡魅力与恐怖生产力。

恐怖。

真的恐怖。

这就是科学技术的魅力吗?

技术研发总投入一万五千银元,试生产九十吨硫酸的总价值2.7万银元,这是连他听了都不可思议的丰厚回报,若是消息传出去,足以令全国的资本家疯狂。

如不出意外,余氏七塔生产的硫酸制品,将成为根据地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按照初期规划的2.4万吨年产量,一年经济效益便高达720万银元,这还不算战争爆发后极大概率出现的物价上涨。

硫酸价格每吨上涨50银元,年经济效益就提升120万银元。

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这一切,全都是余华带来的。

首次实验继续进行,接下来,余华下令进入满负荷生产模式,余氏七塔进入最大工业生产状态,经过前期处理的工业硫磺在传送带作用下,源源不断进入料仓,价值不菲的高纯度浓硫酸则在装置末端流出,储存于罐体内。

50立方米容积的储存罐,可以储存最多92吨的硫酸,刚好满足生产需求。

天色渐渐昏暗,转入夜色,余氏七塔原型机已经持续稳定生产3小时以上,当前每小时流量约为0.87吨,设计每小时流量0.916吨,实际产量与设计指标之比达到94.9%,符合首次试生产要求。

不过,现在还没到下定论的时候。

实际产量需要达标,机组运行需要稳定可靠。

深夜,各个生产小组严阵以待,坚守岗位,他们深深明白自己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全都尽心尽力,没有半点偷奸耍滑之举。

余华和设计组全体成员也待在实验场,没有离开半步。

象征着高污染的工业废气涌向夜空,污染着周边环境,工业废水进入连同白洋淀的蓄水池,污染水质,毒死鱼虾,而象征着金钱和希望的高纯度硫酸,则源源不断涌向储存罐。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首次实验试生产第12个小时,凌晨4点,余氏七塔原型机满负荷运行11小时,状态可靠,各压力表和参数一切正常,各个生产小组已经熟悉整个生产模式,熟练度提升,由此增加生产效率,当前每小时流量约为0.89吨,实际产量率上升到97.1%,超过指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