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十分贴心”地表示说,这五千之数里头有四千零三十八人计划为海贸同盟的一个标准步兵协,剩下约一千人可以是这一协军官们的家眷、家丁等。
然而,条件虽然达成了,但其实直到高务实亲自出征朝鲜之前,堺港的兵力也没实际部署到位。一来,海贸同盟本身没有那么多陆师(京华在国内的陆师主要属于京华商社和各大工、矿场,并不归海贸同盟直辖);二来,高务实在这个协议达成之后一直忙着对蒙战争事务,没有决定下来从哪调拨人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此直到他亲赴朝鲜之前,海贸同盟虽然在堺町已经建成了所谓“日本总部”——堺港水晶楼,可是防卫力量并非正规陆师,而是在同盟舰队中由京华和各家凑出来的一些火枪手充任。这些人的人数也不固定,多的时候千把人,少的时候只有六七百。
按照高务实的观点,堺港由于太过于接近大坂城,和平时期做生意自然非常方便,但战争期间想要守住那可就太难了。
以京华的实力而言,如果非要强行把堺町当做要塞来用,虽然也不是不行,但这首先不划算,其次也不符合当时高务实针对日本打造的计划和实施步骤。
日本的问题,高务实并不希望以暹罗方式来解决,也就是说不能自己包打全场,否则费效比就太难看了。
在他当时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日本先内战一波,而且要尽量让他们形成诸如原历史中东西两军大打出手的局面——当然,东西军之间的实力可能需要他插手微调一下,让他们的力量对比更加均衡。
同时,内战的进程可能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干预,让战争不会太快进入大决战,然后一次决出胜负。最好是打成由众多中小型战役组成的长期拉锯战,这样既可以让各方势力不断放血,降低日后的治理成本,又可以利用战争来发财。
不过这个想法后来也因为实际情况发生变化而改变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德川家康忽然提出收高演为养子,并明确保证会立高演为德川家督一事。
德川家康提出这样一个看似离奇的条件,高务实一听就知道家康是看出了自己的计划,或者至少说,是看出了自己打算在秀吉死后强力干预日本的这一目的。
家康从来都是老谋深算的,而且十分沉得住气,轻易不会有所举动。但反过来说,他一旦有所举动,必然是计算分明、确定无疑了。
所以,他提出这样的条件,摆明了就是已然算准,以日本的分裂程度,只要名义上——但公认的“天下人”丰臣秀吉一死,绝对抵抗不住高务实的干涉,肯定会被各个击破。
而在这一过程中,德川家作为丰臣家之后的最强大名,又恰好离关东舰队的支点三崎城不远,肯定会遭到雷霆一般的打击。
与其如此,那还不如收高演为养子,这一既可以保存实力,甚至还有机会保存家名。
在这里,德川家保存家名比较好理解,毕竟只要高演做了他的养子,今后如无意外就该冠以德川苗字,德川家名就保住了。
保存实力可能不那么好理解,但家康的确有他的老谋深算。在家康看来,倘若高务实要征服日本,而在自己已经投靠的情况下,他需要对付的人依旧不少——最起码丰臣家肯定要被灭。
灭了丰臣家,迫降一些大名,再打掉另外一些不肯服从的大名,这些都是肯定会发生的事。而在这期间也肯定会发生许多领地没收、领地改易之类的大事件,最终的结果是天下会多出许多“无主之地”来。
家康再怎么老谋深算也脱离不了日本人的惯有思维,所以他认为这些无主之地即便高务实会拿走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当然,应该会是以高演的德川家督身份拿走——但剩下的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