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暹罗国书

魏广德出言提醒道。

“嗯,那又如何?”

张居正一惊,忽然心中有了一点想法。

“将士们的犒赏,未必就非得是金银。

那些缅甸王公大臣、土司首领的土地,大可按价分给有功将士们。

那个朝廷有意在缅甸驻军,直接给军士发放十亩、二十亩田地。

小主,

为了保住自己的田地,想来他们对敢反对大明的人,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

魏广德说道,“何况听说内廷没过几年都要派出天使去缅甸采购宝石,想来那里宝石矿藏应该不少。

以前这些矿藏应该属于缅王或者土司,现在直接卖给商人,让他们出钱赎买经营即可。

占下那么大的地方,总有来钱的路子。

罗汝芳此人官品不错,从云南官员对他不待见就可见一斑,由此我认为此人当是朝中少有的正直之臣。

此事,交由他来做,定能把朝中耗费弥补回来。”

对魏广德来说,只要有了地盘,还怕变不出银子吗?

缅甸的资源应该不错,借着这机会,把缅甸的矿藏干脆直接变现得了,补充下大明朝廷的财政。

至于之后驻军的靡费,自有朝廷的赋税补上。

想来缅甸的粮食一年两熟没问题吧,那等于就是多了个湖广出来。

有了海路,这些粮食运回来也方便,根本不存在张居正想的,打仗就是亏本的可能。

西方国家就比较现实,人家是奔着利益打仗,开战前就知道要的时候什么。

结果就是弹丸小国因为战争,国力反而越打越强。

反观大明,每次都是被动迎战,然后自然都是亏本,给本就不富裕的户部雪上加霜。

之前不管是占下小琉球还是吕宋,都没有给大明带来实质上的好处。

甚至,大明还要先向那里投入,短时间内还不会有汇报。

其实,回报是有的,比如小琉球的木材,只不过大明的官员一般不会怎么关注这些资源。

需要木材,采买即可。

水师找到了木材来源,不再采买,他们就不会想起这其实也是收入。

或许知道,只是懒得说,毕竟少了采买就少了财路。

所以在他们看来,明军驻军小琉球,还得浙闽负责运送粮草,实在亏得慌。

不过,大明的京官们却从未注意过越往南面,粮食成熟快。

许多官员还在为广东、琼州等地粮食一年两熟津津乐道,认为实在是天下一大奇事,却不知道出了南洋,稻米一年三熟都不奇怪。

也就是当地土着懒惰不堪,所以产量才不大。

而到了后世,东南亚,包括缅甸,印度许多地方的稻米产量那都是非常之高的。

这些地方,也都是稻米的主要出产国,中国每年都需要进口一部分稻米弥补国内粮食产量的不足。

可以说,也就是这时代的明人消息闭塞。

魏广德相信,一旦缅甸稻米一年三熟的消息传回国内,必然震动大明,朝廷的目光不可避免也会转向那里。

因为只要手里有足够多的粮食,那天下事就好解决了。

中国人太过勤劳,所以他们固执的认为田地的产出才是财富的根源。

当知道南方富饶的土地后,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就算不离乡背井去那里,在那边建个庄园总可以吧,特别是国内那些粮商。

魏广德也希望大明能够获得更多的高产田地,以缓解未来百年这片土地上必然出现的“小冰河”时期带来的灾难。

虽然,魏广德并不确定那时候的官员和商人们,是否会让灾民获得这些粮食。

但总归是个希望。

魏广德是这么想的,可此时的张居正和张四维则在考虑他说的话。

“用田地奖励那些将士,变卖矿藏补充财政亏空。”

张居正忽然觉得似乎有点道理。

他一开始没想到缅甸的土地,那是因为在他的固有印象里,缅甸那就是穷乡僻壤,根本就没什么人愿意去。

官员们去云南,大多都是发配,或者是为了更快的升职,去那里提升级别,然后很快就调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