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连续的内乱,征战,已经掏空了巴国。
乌江秋汛的赈灾,更是让巴氏都彻底独立出巴国。
对外,他则通过贾富的商队,派遣使者前往各国,一方面表示友好,另一方面暗中探查各国虚实。
尤其是楚国,庸国。
姬长伯接下来要对蜀国用兵,自己必须要搞清楚庸、楚的情况,他们是巴国目前最大的威胁。
只要他们的元气,短时间无法恢复,自己就可以着手准备来年吞并蜀国东境了。
另外一边,姬长伯也安排贾富的商队,准备进入??国、蜀国,探听虚实。
之前抓获蜀国质子,已经知道了蜀国现在的重心,在西边。
尚未全力东进,在蜀国解决西部问题之前,姬长伯有一段珍贵的窗口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姬长伯,决定在马具的基础上,开发一种全新的武器,加强骑兵。
弩!
骑兵确实害怕长柄器步卒,但是骑兵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机动性强。
以前的骑兵,骑马都费劲,很少能够做到弯弓搭箭,但是马具,让骑兵,拥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可惜姬长伯不准备安排骑兵用弓,一来弓体积巨大,需要臂力,需要箭袋,需要瞄准。
而且使用弓箭,将不利于骑兵骑射之后,继续进行近战搏杀。
相比起弓,弩就非常适合。
其特点是便携,射速快,威力虽然弱些,但是搭配骑兵,一旦形成规模。
几轮齐射,就能在步卒中撕开一个口子,方便骑兵冲杀进去。
有了弩箭骑兵,姬长伯将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吞并蜀国东境。
将涪江东岸,纳入麾下。
心中有了想法,姬长伯书信一封,写给君无器和鲍季平,开始研发弩箭,尽快制造马具。
需要的皮料,木料,可以动用贸易所得,从各地购买,有了充国水道和乌江的归心,嘉陵江和乌江,将为整个巴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
在离开江州之前,姬长伯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处理,处理结束,他将返回阆中。
那就是庸国三万降卒的归属问题。
前军八千降卒,在姬长伯的攻心话语中,有五千,加入了苍溪军。
而中军和后军的两万降卒,王叔,却并没有尽数交给姬长伯。
其中缘由,姬长伯也是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