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一边收拢残部,一边准备对桃源村发动一场更为猛烈的袭击 。

而此时的桃源村,村民们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尚未察觉到危险正在步步逼近。

理正正组织村民们将粮食进行分类储存,准备留下一部分作为来年的种子,其余的则计划运往县城售卖。

在村里的打谷场上,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大人们则忙碌地搬运着粮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危险却悄然笼罩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这日,阳光初照,天边泛起鱼肚白,桃源村的理正就敲响了铜锣,吆喝着村民们集合。

村里的主干道上,不一会儿便熙熙攘攘,村民们挑着、背着一袋袋粮食,准备奔赴镇上售卖。

理正站在高处,清了清嗓子说道:“乡亲们呐,今年这场旱灾,大家都知道有多严重,粮食那叫一个紧缺。按道理讲,咱本不该卖粮,得留着自家吃。可咱村家家都不富裕,大伙也都瞧见了,今年粮价高得离谱,大米都涨到三十多文一斤了。咱们每家拿百十斤去卖,也能换点钱,补贴补贴家用。”

村民们纷纷点头,脸上带着些许期待。

大家心里都在盘算着,这百十斤粮食卖出去,基本能有三四两银子入账,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有的村民想着用这笔钱给家里添置些农具,有的则琢磨着给孩子买身新衣裳。

众人有说有笑,讨论着卖粮后的打算,只有沈婉兮家的人,静静地站在一旁,没有挑着粮食。

有人注意到了,好奇地问道:“兮丫头,你们家咋没拿粮食出来卖呀?这好价钱,不赚多亏啊。”

沈婉兮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叔,我有别的打算。”

旁边的一位老人皱了皱眉,劝道:“婉兮啊,你看大伙都卖,你不卖,以后日子紧巴了咋办?”

沈婉兮面对众人的询问,笑着解释道:“我家人口多,好几个半大的小子,正是能吃的时候,像沈宇、沈轩、我三哥他们,一顿饭能吃好几碗呢。而且今年虽说咱村收成比其他地方好点,可实际上也没多少,真怕不够吃。”

众人听她这么一说,觉得也在理。一家人口多,消耗自然大。

一位大娘点头说道:“也是,家里孩子多,吃饭就是个大问题。再说今年这灾,谁也不敢保证明年咋样,多留些粮食确实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