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杨晓兰的八岁生辰

在皇宫之中,圣上对已逝的兰皇妃思念至深,那是一种深入骨髓、萦绕心头的眷恋,犹如庭院中终年不散的雾气,弥漫在他生活的每个角落。而在京城的杨将军府里,有一位天真烂漫的女童杨晓兰,每年生辰之时,都会收到皇上亲自送来的珍贵礼物。

这一年,杨晓兰年满八岁,恰逢杨将军带兵出征,远赴边疆平定叛乱。将军府中虽因男主人的离去而略显清冷,但杨晓兰的生辰依旧被众人精心筹备着。

皇上因思念兰皇妃,在这一日,竟瞒着众人,乔装改扮,偷偷溜出皇宫。他身着一袭素色长衫,未着龙袍,仿若一位寻常的富贵公子,孤身一人来到了杨将军府门前。此时,杨将军的大儿子杨晓韬正在府前习武,只见他身姿矫健,一招一式尽显英武之气。杨晓韬瞧见来人,便跑上前去打招呼,看到是皇上,他赶忙将皇上请进府中。

杨晓兰听到皇上的声音,满心欢喜,像一只欢快的小鹿般飞奔而来。她一头扎进皇上怀中,双手紧紧环住皇上的腰,小脸贴在皇上的胸膛上,娇嗔道:“陛下,您终于来了。”

皇上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微微一愣,随后,他的目光中满是慈爱与疼惜,轻轻抚摸着杨晓兰的秀发,仿佛眼前的小女孩就是他与兰皇妃的亲生女儿。

将军夫人郭凤英听到动静,匆忙赶来,见女儿这般模样,急忙上前将杨晓兰拉开,脸上带着些许嗔怒与忧虑,说道:“你今年八岁了,该懂事了,怎能随意扑进男子怀中?”

杨晓兰眨着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本正经地说道:“母亲,他不是别人,他是皇上,是我上一世的夫君。”

皇上紧紧抱住杨晓兰,不愿松开分毫,仿佛害怕一松手,这心中仅存的一丝慰藉便会消失不见。

这时,郭凤英这时才看清来人竟是皇上,见皇上不穿龙袍,她赶忙下跪行礼。皇上见状,连忙放下杨晓兰,伸手扶起郭凤英,柔声道:“将军夫人不必多礼。”

郭凤英起身,直视皇上的眼睛,鼓起勇气说道:“皇上,您已年近四十,而小女才八岁,她这辈子只是我的宝贝女儿,不再是兰皇妃。还望皇上高抬贵手,莫要再来打扰她,她年纪尚小,经不起折腾。”

皇上深深地凝视着杨晓兰,良久,缓缓开口道:“将军夫人,朕并未将她视作兰皇妃,而是当作朕与兰皇妃的女儿,朕只想以父亲的身份守护她,不知可否?”

郭凤英闻言,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松了一口气,说道:“若是如此,那自然再好不过。”

可杨晓兰却不肯罢休,她急切地说道:“母亲,皇上,我真的是兰皇妃,我未曾饮下孟婆汤,前世之事我皆铭记于心。皇上,我依旧是秋兰,我对你的爱从未改变。我好想回合肥县去看看我前世的父母,皇上,您能陪我一同前去吗?”

皇上听闻此言,不禁愕然,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

郭凤英赶忙呵斥道:“休得胡闹!我才是你的母亲,不准去!”

此时,杨晓韬与杨晓义在厨师的协助下,已将生日大餐准备妥当。杨家爷爷杨泰勇与杨家奶奶也听闻皇上驾临,纷纷出来相迎,见众人皆在,便热情地邀请皇上入席,共庆杨晓兰的生辰。

宴席之上,杨晓兰端起第一杯酒,恭敬地走向母亲,眼中满是孺慕之情,说道:“女儿的生辰,亦是母亲的受难日。多谢母亲生育之恩,愿母亲青春永驻,安康顺遂。”

郭凤英接过酒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饮而尽。杨晓兰又端起第二杯酒,走向爷爷,爷爷却笑着说道:“先敬皇上。”

杨晓兰微微摇头,坚定地说:“先敬爷爷奶奶,再敬皇上。”

爷爷与奶奶对视一眼,无奈地笑了笑,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轮到敬皇上时,皇上凝视着杨晓兰,目光中满是慈爱与期许,仿佛真的看到了自己与马秋兰的女儿站在面前。

而杨晓兰看向皇上的眼神中,却依旧饱含着深情与眷恋,那是跨越前世今生的爱意,炽热而浓烈。

郭凤英瞧见女儿这般神情,心中忧虑更甚。她深知皇上此次出宫未带侍卫,若遭遇危险,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她悄悄吩咐杨晓韬与杨晓义,待宴席结束后,护送皇上回宫。

杨晓韬与杨晓义皆是年少有为,武艺高强,杨晓兰平日里也跟着两位哥哥习武,身手亦是不凡。

待皇上起身准备回宫时,杨晓兰竟偷偷跟了出来。她快步走到皇上身边,小声说道:“我若想进皇宫找您,易如反掌,我可翻墙而入。”

皇上一听,大惊失色,赶忙说道:“小丫头,休得胡言。你与兰皇妃容貌相似,若被皇后的人瞧见,定会对你不利。”

杨晓兰却满不在乎地说道:“我不怕,我有武功傍身。”

郭凤英随后赶来,将杨晓兰拉回府中,严肃地说道:“皇上既已将你当作女儿,你便要安分守己。若你仍念着上辈子的事,母亲便不许你再与皇上相见。”

杨晓兰心中虽有不甘,但见母亲如此坚决,只得佯装答应:“女儿谨遵母亲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