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郎看着沈如雪的沉默,心中更是凉了半截。他忽然意识到,或许从一开始,这个女人的心就不在自己这里。她嫁给自己,不过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罢了。
一时间,帐篷内寂静得可怕。外面传来宴席准备的喧闹声。沈如雪站在那里,感觉手脚冰凉。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通传的声音,说是午宴已经准备妥当。
王三郎深深地看了沈如雪一眼,转身离开了帐篷。
她在原地站了许久,才整理好衣裳,强撑着走出帐篷。阳光刺眼得让她想流泪,可在这样的场合,她连哭都不能。只能强颜欢笑地走向宴席,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与此同时,午宴已经开始。觥筹交错间,太子对沈如云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他不时为沈如云布菜夹茶,动作自然亲密。沈如云虽然不善骑射,却在举止谈吐间展现出魅力,让在座的贵妇人们暗暗称赞。
这般恩爱的场景落在众位大臣夫人眼中,不由得让她们想起当初太子大婚时的种种传言。那时坊间盛传是沈如云抢了沈如玉的亲事,一时间流言四起。可如今看来,这分明是两情相悦,哪里有半分勉强?
"瞧太子疼爱太子妃的样子,哪像是被逼的?"一位年长的夫人低声说道。
"可不是嘛。太子妃不仅能干,还处处为天下女子着想。就说那个接生工具,可是救了不少产妇的性命。"另一位夫人接话道。
"昨日里太子未归,太子妃在那里站了大半夜。那份担心,谁看了不动容?"又有人感慨。
话题越说越热,众人渐渐达成共识——当初的传言定是空穴来风。就凭太子看向沈如云时那般柔情蜜意的眼神,分明是两心相许、情投意合。
几位夫人继续交谈着,回忆起沈如云这段时日的表现。有人说起她开创的新式甜品铺子,不仅生意兴隆,还给宫里送来不少新奇点心。又有人提到她研制的接生工具,已经救了不少产妇的性命。
“太子妃心思就是细腻。”一位年长的夫人感叹道,“前些日子我家媳妇难产,多亏了用了太子妃发明的工具,这才保住了母子性命。”
“可不是嘛,我听说她还专门派人去教授各地的产婆使用方法,这份心意,当真令人敬佩。”
“最难得的是她待人接物的态度。虽说身为太子妃,却从不倨傲。每次见了我们这些老姐妹,总是笑脸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