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在自家车库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工作台,摆满了各种工具。他先是前往附近的五金店,在货架间穿梭挑选。他挑选了一些铝合金管材,这种材料轻便且具有一定强度,在强度得分上大概能达到450分左右,对于简易外骨骼的框架搭建来说十分合适。又找到了一些耐磨的橡胶垫,用于关节部位的缓冲,虽然无法和专业的外骨骼缓冲材料相比,但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而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当属动力源的改造。林浩在电子元件店寻得一款小型的普通蓄电池,它体积小巧,便于安装在外骨骼上,但美中不足的是动能储备极少。为了提升它的性能,林浩开启了一边查资料、一边现学、一边改造的艰难过程,这一过程整整花费了30个小时。
起初,面对电池改造这个难题,林浩毫无头绪。他坐在电脑前,在学术数据库、专业论坛和电子技术网站上疯狂搜索相关资料,查阅了大量关于电池原理、改造方法和电路设计的论文与教程。在了解到电池性能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板、电解液以及电路稳定性后,他开始动手拆解蓄电池,研究其内部构造。
电池内部由多个电芯串联组成,正负极板的材质和电解液的成分决定了电池的性能。林浩发现,这款电池的正负极板活性物质较少,导致其储能有限。于是,他开始对极板进行改造。他从电子废料回收站找来一些废旧电池,从中提取出纯度较高的活性物质,小心翼翼地涂抹在原电池的极板上,增加极板的活性。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专注和精准的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极板损坏,前功尽弃。每当遇到操作上的难题,他就再次查阅资料,对照教程,不断调整手法,确保改造顺利进行。
之后,他又调整了电解液的配比。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反复试验,他找到了一种优化后的电解液配方,能够提升离子在电池内部的传导速度,从而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他用移液管精确量取各种化学试剂,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按照新配方重新调配电解液,然后缓缓注入电池内部。在调配过程中,他时刻关注着化学试剂的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就立即暂停,重新分析原因,调整配方比例。
为了进一步稳定电池的输出功率,林浩还设计并安装了一个简易的稳压电路。他从电子元件市场购买了一些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等基础元件,按照自己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将这些元件逐一焊接在一块自制的电路板上。焊接过程中,他遇到了焊点不牢固、元件焊接错误等问题,但他没有气馁,通过查阅焊接技巧资料,反复练习,最终成功完成了稳压电路的制作,并将其与电池连接在一起。
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改造,原本普通的小型蓄电池性能得到了显着提升。虽然它依旧只能维持10分钟左右的动力输出,但在动力输出的稳定性和爆发力支持上有了质的飞跃。
完成电池改造后,林浩便着手外骨骼的拼接工作。有了之前精确的设计和准备,拼接过程相对顺利。他将铝合金管材按照预先设计好的人体工程学结构进行切割、焊接,很快就搭建起了外骨骼的框架。在关节处安装橡胶垫,再配上简单的齿轮和链条用于动力传递和关节活动。整个拼接过程仅花费了不到18个小时,期间他对照着机械结构设计资料,确保每一个部件的安装都精准无误。
最终,林浩成功制作出了一款外骨骼。经过初步测试评估,这款用简单材料拼凑而成的外骨骼,在动力输出稳定性上达到了350分,爆发力强度能有420分,关节灵活性得益于他精心设计的关节结构,得分达到了430分,整体防护能力通过合理的框架布局和橡胶垫的缓冲,也能拿到380分,协调性因为他对人体动作的精准把握,达到了400分,综合评分在400分左右,竟然远超那名E国军人的外骨骼。
林宇和姐夫看到林浩的成果后,都大为震惊。他们知道,有了林浩的技术支持,未来面对更强大的对手,他们也多了一份底气。林宇在林浩和姐夫的支持下,继续强化训练,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深入研究不同等级外骨骼的特性,为即将到来的硬仗做足准备,决心在这个神秘的地下赛事中,凭借自身实力和团队智慧,一路披荆斩棘,创造属于他们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