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好尴尬

重逢在恋综 莫晚书 1032 字 3天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系愈发亲近,会一起在图书馆的角落分享同一本书,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或喜或悲;会在放学后偷偷跑到小吃街,品尝各种美食,辣得眼泪汪汪时相视大笑。然而,青春的甜蜜总是伴随着成长的苦涩。高考的压力如山般压来,覃舒予的成绩出现了波动,她开始陷入自我怀疑,常常一个人躲起来暗自落泪。盛昀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帮覃舒予整理笔记,耐心地给她讲解难题,在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里,两人相互扶持,彼此的身影成为了对方坚持下去的动力。

高考结束,成绩公布,盛昀之不出所料地考上了顶尖学府,而覃舒予的分数虽然也过了一本线,但与盛昀之的学校相距甚远。那个夏天,离别的愁绪笼罩着他们。在小镇的河边,两人并肩漫步,许久无言。最后,盛昀之停下脚步,轻轻握住覃舒予的手,目光坚定:“舒予,不管相隔多远,我们都不会走散,等我。”覃舒予眼中含泪,用力地点点头,那一刻,他们都以为,爱情可以战胜一切距离。

大学的生活忙碌而充实,起初,他们每天都会煲电话粥,分享着各自校园里的新鲜事,隔着屏幕诉说思念。但渐渐地,课程的难度加大,社团活动增多,两人联系的频率越来越低。覃舒予在新的环境里努力适应,参加绘画社团,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的画技日益精湛,作品屡屡获奖;盛昀之同样在学术的海洋里奋力遨游,各种科研项目、学术竞赛让他应接不暇。

一次,覃舒予满怀期待地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画作去盛昀之的城市参加展览,想要给他一个惊喜。可当她站在他的校门口,看到盛昀之与一群同学谈笑风生地走出来,身边还有一个眼神灵动、同样优秀出众的女孩时,覃舒予突然觉得自己像个格格不入的闯入者。她没有勇气上前打招呼,只能黯然转身离开,那幅原本承载着满心欢喜的画作,此刻仿佛也失去了色彩。

回到自己的学校后,覃舒予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中,试图用忙碌填补内心的空洞。她开始频繁地接一些商业插画的工作,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而盛昀之,在完成学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凭借出色的能力迅速崭露头角。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却也彻底断了联系,曾经那些美好的承诺,被岁月的洪流冲得七零八落。

多年后,覃舒予已经是画坛小有名气的画家,举办了多场个人画展。一次机缘巧合下,她受母校邀请回去做演讲。站在熟悉的校园礼堂,望着台下一双双充满朝气的眼睛,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演讲结束后,覃舒予在校园里漫步,不知不觉走到了那棵槐树下。如今,槐树愈发粗壮,枝叶更加繁茂,像是一位忠实的守护者,见证了无数人的青春。

“好久不见,舒予。”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覃舒予身体一僵,缓缓转过身,看到了西装革履、面容成熟却依旧帅气的盛昀之。一时间,千言万语涌上喉咙,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对视着,眼中有岁月沉淀后的复杂情绪,过往的甜蜜与痛苦、遗憾与眷恋,在这一刻交织碰撞。

“你过得好吗?”盛昀之率先打破沉默,声音略带沙哑。覃舒予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一个释然的笑容:“挺好的,你呢?”简单的寒暄,却仿佛将那些年的隔阂轻轻抹去。他们坐在槐树下的长椅上,像多年前一样,聊起了这些年的经历,谈及曾经的分开,没有指责,没有埋怨,只有对青春逝去的感慨。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温暖的轮廓。当夜幕降临,覃舒予起身告别,盛昀之望着她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他们都明白,那段纯真美好的青春爱恋,终究只能定格在过去,成为回忆里永不褪色的一抹亮色。但此刻,能在故地重逢,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彼此,也算是给那段青涩岁月,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予你旧时光(续)

自那次重逢后,覃舒予以为自己的心湖已不会再因盛昀之泛起波澜。她带着一颗重新沉静下来的心,回到城市的喧嚣中,继续投身于艺术创作的浪潮。

为筹备下一场意义非凡的画展,覃舒予决定深入偏远山区寻找灵感。那里的山水未经雕琢,民风淳朴自然,她相信能挖掘出不一样的触动。抵达山区的小村庄时,正逢当地举办传统的民俗庆典,村民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服饰,欢歌笑语,热闹非凡。覃舒予穿梭其中,手中的相机不断捕捉着每一个生动瞬间,不知不觉走到了庆典的边缘,却猛地顿住了脚步。

人群那头,盛昀之正蹲在地上,帮着一位年迈的阿婆修理损坏的农具。他挽起的衬衫袖口沾着泥土,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专注的神情一如往昔。看到这一幕,覃舒予心中五味杂陈,原来兜兜转转,他们还是会在不经意间相遇。

似是心有灵犀,盛昀之抬起头,目光瞬间穿越人群锁定在覃舒予身上。短暂的惊愕后,他起身朝她走来,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真巧,在这里遇见你。”覃舒予压下心底的复杂情绪,回应道:“是啊,世界真小。”两人并肩漫步在乡间小道,脚下的泥土散发着质朴的气息,周围是连绵起伏的青山和错落有致的农田,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交谈中,覃舒予得知盛昀之近年来一直在参与各种公益项目,利用自己的商业资源助力偏远地区发展。这次也是专程来为村庄改善基础设施,希望能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