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风宴上,常巧之特意询问柳百户为何非要在此时赶回老家,毕竟孕妇出行的风险实在太大。
可柳百户也有自己的理由,他自从和翠花在汉城成亲,还没带她回乡敬告列祖、列宗入族谱,眼瞅着孩子要生了,得拜托祖宗庇佑生个儿子呢。
翠花虚踢了他一脚,“生不生儿子不是你做主?关祖宗啥事?”
“对,对,”柳百户赔笑道:“这倒是其次,主要是赶紧回乡下置办田产,家里几次来信,说邻村有个不孝子贱卖祖产呢,机会难得,过了这村可就没那店啦。”
在座的几人都纷纷点头附和,“这是一件大事,是得上点心。”
或许相比于会外嫁的女人来说,男人更有土地情结,就连裘大当家都赞成道:“确实难得,败家子也不是年年都有,买房的银子可凑手?不行先从公账上支一笔银子,以后慢慢还。”
“托皇上洪福,咱夫妻俩都有俸禄,虽然前阵子才买了处小院,但要价不高,手里的钱足够买地了。”
常巧之见在座的男人们都支持他衣锦还乡,翠花本人也没有反对,心下虽不赞同,但还是少数服从多数,“我也要回广城,正好一路同行,咱们也好有个照应。”
众人皆点头称善,常巧之在汉城多耽搁了两天,这才和小夫妻一路往广城慢慢行来。
路上少不得去相熟的小幺店住下,喜得掌柜的亲来端茶送水,又换了新被褥,对一行人殷勤得很。
当然站在掌柜的角度来看,常巧之一行可是大好人啊,自打他们被招安后,路上有官兵来往巡逻保证安全,且不用再交一份孝敬钱,可省心了不少。
常巧之与掌柜交谈得知,如不出意外的话,杨四狗明日便会从陇城带队回来,众人好久没相聚了,遂决定再多住一晚。
果不其然,次日午时,众人便听到悠扬的马铃声从远至近地传来,纷纷来到路边观望,掌柜此时也早已备好茶水和大锅饭,就等着马帮的人过来歇歇腿。
常巧之冲着最前面的人远远招手,“杨锅头!”
花花轿子人抬人,如今的杨四狗手底管着广城最大的马帮,平日经手的银子随随便便有上万两,常巧之可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随随便便再叫他小狗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