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对联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我给我喜儿扎起来,唉~ 扎起来……”

常巧之牵着阿呆行走在山间小道上,哼着不成腔调的小曲,听得坐在骡背上的三丫、四丫直抹眼泪。

三丫眼泪汪汪道:“二姐,求你不要再唱了,我想哭。”

常巧之好奇地回头,“你哭啥?我唱得也没那么难听吧。”

四丫哭丧着脸道:“咱家真穷得只能买两尺红头绳了吗?”

三丫突然想起来自己藏在柴房的银子,“二姐,要是实在没钱过年,咱家还有五两银子呢。”

常巧之恍然大悟,“我刚才唱的是有人借贷还不上钱,年前财主要把他女儿拉去抵债呢,放心咱家没借钱,那是唬你奶奶的。”

三丫、四丫顿时松了口气,她们其实也听说过村里有人借债还不清,然后被迫卖地、卖老婆、卖女儿,跑到镇上当了无业游民,或是要饭去了,那日子过得真惨呐。

好在二姐没把钱给爹,要不然怕是家里没钱过年,哪像现在她们还能去镇上闲逛。

从青川村到清河镇的山间小道,以前每日除了赶集,甚少有人行走。

可临近过年,又正值农闲时节,许多村民带着一家老少都去镇上见见世面,或是购置年货,一时间人来人往地还挺热闹。

清河镇其实也不算什么正经的大城,跟广城、汉城没得比,但不妨碍镇上居民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看着一群群乡下人进进出出。

受几千年的农耕生活影响,城里人和乡下人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圈子里。

它们一个就像阳春白雪,一个就是下里巴人,或者换个比喻,城里人好似高不可攀的白天鹅,乡下人就像人人嫌弃的癞蛤蟆。

见惯各种繁华的常巧之进城后神情自若,不像其它村民总有些不自在的窘迫。

虽然乡下人进城总会换上最好的衣服和鞋子,但是不论从衣服的料子,还是款式上都不及镇上居民,眼羡的同时,不免还有一丝嫉恨。

尤其很多男人在见过了城里肤白如雪的俏娘子后,再回头看着身旁站着的夜叉婆,皮肤黄不黄,黑不黑的,也不知道到底是个啥货色。

心气不顺之下,难免会招来一场家庭矛盾,虽然争吵过后,两夫妻还是会继续凑合着过日子,但心里的隔阂却一直存在。

或许很多时候,两人结为夫妻无关乎爱情,而是在当时情况下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三丫、四丫坐在阿呆身上东张张、西望望,就算清河镇是距离青川村最近的一个镇子,但村里还是有人从来没来过,回去少不得和小朋友吹嘘一番。

街上有人表演杂技,还有街两旁的商铺,卖着各种没见过的时新商品,看得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