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的夜晚在沉重的阴霾中缓缓过去,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时,城市的轮廓变得模糊而冷清。
周衡揉着酸涩的眼睛从办公桌前站起身,整夜的研究让他的神经紧绷,但他知道,这种疲惫已经是航天局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走廊上传来低沉的脚步声,许多同事一如既往地匆忙穿行,他们的神情与周衡并无二致:疲惫,却带着隐隐的紧张和执着。这是航天局现在的工作氛围,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时间不多了。
“叶暗的最新数据分析出来了吗?”周衡问身旁经过的一位同事。
“还没有,但能源部门已经在加紧处理了。”同事边走边回答,“听说这次的数据可能涉及垃圾星上的资源利用技术,但具体细节还要等总部确认。”
“资源利用技术……”周衡低声重复,心中隐隐升起一丝期待。
周衡走进实验室时,几位工程师正在调试一台崭新的能源设备。
这是根据叶暗传回的数据改造而成的第二代能源转化装置,其性能比第一代设备提升了30%,足以为一个大型社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这东西已经完成测试了吗?”周衡好奇地走上前,仔细打量设备的结构。
“刚完成,还没投入使用,但数据反馈非常不错。”一位工程师自豪地说道,“叶暗传回的技术在能量分配和转化效率上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虽然这种装置成本还很高,但如果能规模化生产,至少能缓解一部分电力问题。”
周衡点了点头,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他知道,这样的设备对于蓝星庞大的人口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而且,更大的问题在于,蓝星的资源供应链已经千疮百孔,就算有技术突破,想要大范围普及依旧困难重重。
中午休息时,航天局的一则内部报告让周衡的心情更加沉重。
报告中提到,蓝星南部的几个城市已经进入严重的能源紧缺状态,供电时间压缩到了每天两小时,供水也几乎完全中断。
部分地区因为基础设施崩溃,已经开始出现小规模的骚乱和迁徙潮。
“南部那边的情况越来越糟了。”坐在一旁的同事低声说道,“听说他们那边的空气净化器都停了,现在空气污染严重到人们不得不全天戴着防护口罩。”
“这些年资源枯竭带来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周衡叹了口气,随即问道,“航天局有什么应对方案吗?”
“总部还在开会讨论,听说可能会优先把新设备投放到南部试点,尽量缓解当地的压力。”
周衡点了点头,但他的心情依然沉重。他知道,蓝星的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技术能解决的,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运转模式和人们的生存方式。
下午的工作中,周衡收到了一份关于叶暗最新进展的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