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遥剑问船夫:不都是四合院吗?哪些是窨子屋?
船夫一边行一边指着街道旁的房子说:四合院跟窨子屋不同。窨子屋的外形很似四合院,但又与汉族居住的四合院有着本质的不同;窨子屋多为两进两层,也有两进三层或三进三层,在第三层上边,南北之间建有天桥连通。
我们顺着船夫的指引,从外边看窨子屋,只见高墙环绕,条石砌成一米左右基脚,大而厚的青砖向上砌8米高,上盖黑瓦,檐边粉刷白石灰,描绘着花鸟山水人物,檐牙高翘。
船夫继续说:窨子屋铁桶一般的四面高墙,围着内边的建筑却是以木质为主,屋顶从四围成比例地向内中心低斜,中间是一个小方形天井,方便透气与采光。窨子屋的建筑风格,方方正正围成“一颗印”的形状。窨子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风火墙,既为防火防盗,又防邻居之间互相走动。
萧遥剑听了就说:邻居之间走动不是经正门口么?怎么关风火墙的事?
船夫尴尬一笑,不再言语。
我明白,船夫所说的风火墙防邻居之间互相走动,应是指成人范畴的话题了。
据我所知,“窨子屋”是湘黔赣地区的特色传统建筑。
这种民居最初是由侗族创造,多是依山就势而建;不是座落在深巷,就是在岸边低洼处。
我在明代沅陵古城所看到的那些临水又临街的窨子屋,第一层多建成店面,楼高而且空间宽敝,二层多用作存储仓库,三层上晾着衣服,应是人居住的地方。
窨子屋的屋檐连着屋檐,高墙连着高墙。
以街道为主干,两旁均是小横巷,巷子之间就是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