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明初饮食

我们现在是在明初,明朝到此,立国也不过22年。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苦,曾经缺衣少食;立国后,在总结元朝被打败的原因上,认为与元代末年的奢靡之风有关;加上这时战后,国家百废待兴,明太祖就厉行节约、下令禁止一切奢华享受。

明太祖以身作则,饮食生活都很节俭;明太祖的马皇后还会亲自入厨,掌管宫中饮食。

明太祖为了表示自己很节俭,早晚必有一道菜是豆腐。

明太祖此举,真是节省到了极处了。要知道,豆腐作为粗菜,自古在国人眼里是不能上宴席的。

特别是喜宴上,懂的人,是不会用豆腐招呼客人的;只在丧事宴席上,最后一道菜必吃豆腐,故丧宴也被称为豆腐饭。

豆腐饭的意思是指吃完这一道菜,就没有下一道了,有酒未喝完,就把它喝完了吧!主人是在说:不送了!

皇帝都这样了,国人就上行下效。

民间有俗语:民以食为天。

很多人都把这句话作为大饮大食的依据,实质上,这句话的“食”,指的是粮食,而非美食。

民以食为天,是指粮食是人民的根本。

所以后来人们在“民以食为天”的后边加上“食以味为先”,只不过是后人的牵强附拼凑而成。

普通人除非要解决温饱,否则也不会为了口腹之欲猎杀野生动物,所以那时荒郊野外,还是有很多虎豹豺狼出没。

明初的有钱人家,请客吃饭,菜肴只设四色到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