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上一回讲到凌家一行59人晓行夜宿,经过两天的跋涉,终于来到黄山脚下的汤口镇,汤口镇因为汤泉溪出口处得名,位于黄山的山阳面,即黄山南面。
三叔为了安全计,找到当地的朋友,请了一个汤口镇本地的采药人做向导。
第二天一早,在吃早饭前,三叔派了一个哥哥前往昨天订了黄山烧饼的店铺,带领店家把两筐香喷喷的黄山烧饼送到客栈。
店家知道我们是用上作上黄山的干粮用,很贴心地提供了油纸,三叔让几个哥哥把烧饼五块五块地先用油纸包好,再放入布袋,每个人分一袋,装入行囊。
我们找一家店吃过早饭后,就整装待发。
我们从汤口镇沿着溪流上行,走了五里路,就到了祥符寺。
不得不说黄山祥符寺。
祥符寺在我生活的现代,只余下清朝时山洪暴发冲毁的遗址。*
黄山祥符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朝。
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30年),志满和尚在黄山桃花峰麓的桃花涧,建立名为汤院的修禅之地;唐朝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徽州刺史李敬量梦见白龙,就将佛堂移建在汤泉对面,起名为龙堂;到了唐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歙婺衢睦观察使陶雅集资重建,恢复其本来名字叫汤院;南唐保大二年(公元944年),皇帝赐名为灵泉院。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皇帝正式将它改名为祥符寺。
我看到的黄山祥符寺,为宫殿式建筑,古朴轩敞,外有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