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霜玉露,这开头四字便已有不凡意境,此联大雅啊!”
“虽是上联,但短短几个字却是描绘出了中秋时节赏月的美景……”
“此联不凡,可该如何对出下联?”
“……”
对对子,讲究平仄相合,词性相近,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这些要求分开来不算什么,但用在同一句话上却是有些难了。
同时,若是能够别有意境,自然更高一筹。
一众北宁城的读书人不禁开始苦思冥想,可对对子属于急智,纵然有所才华,也未必能够当下就对出来。
“诸位不用心急,我可以给诸位一炷香的时间,你们尽管慢慢想。”
英俊儒生淡淡一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袁兄才华横溢,又岂是这些凡夫俗子能够比拟的?”
一旁,一名身穿青衫的儒生毫不顾忌地笑道:“既然我袁兄今日来了兴致,那我也就附庸风雅一回,我也给诸位一个上联。”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诸位北宁城高才,请吧!”
这又是一联绝佳的上联,同样极具意境,只一眼就能让人联想出那春风吹皱了绿色湖面的场景。
“这两人到底是谁?怎有如此才华?”
“这两幅对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对得上来的。”
“……”
不少看热闹的人,不禁感叹,北宁城诸多儒生顿时面红耳赤,却又无可奈何。
“不知两位来自哪个书院?”一名北宁城儒生拱手问道。
“本人袁怀,鸣雅书院讲郎。”
“本人赵启轩,国子监助教。”
两人一前一后回答,眼中尽是高傲之色。
四周的人听了,顿时一个个发出惊叹之声。
国子监在大启文坛的地位,自不用多说,能够进去读书的,无不是百里挑一的天才,更何况还如此年轻就当了助教。
至于这鸣雅书院,来自于江南,其名声丝毫不弱于青山书院,乃大启三大书院之一。
“他居然就是号称小诗仙的袁怀?他的老师可是儒圣的关门弟子白慕飞,此人三岁写字,五岁作诗,可谓惊才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