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了没事,来各个车间转转,学习学习。”
“我们这有什么好学习的,车间机器轰鸣,声音嘈杂,还到处漏风,天气寒冷,哪有你们行政部门的办公室舒服。”
“没必要这样恭维吧,分工不同而已。”陈家俊笑着说。
“好吧,好吧。”郑友明也收起玩笑。
“公司新品进展怎样了?”
“公司技术部研发的新品较多,总工把本次大客车的新品生产任务交给了我们,压力很大。”
“嗯,可以理解,新品总要立意高一点嘛。”
“要知道,亚洲最大的大客车生产基地就在本省,如果我们去抢他们的蛋糕,会不会啥也捞不着?”郑友明表示担忧。
“公司的目标很明确,我们已经在中巴车市场所向披靡,该向大客车市场进军了。”陈家俊理解公司要通过新品扩大市场份额,在优秀同行那里也想分一杯羹。
“可是客户最认可咱们公司的是中巴车,这是公司坚持走城乡路线和细分市场的最好体现。”郑友明觉得应该坚守公司的优质产品和优秀渠道。
“没错,公司是在深耕城乡市场后,力争保证不丢失已经占领的版图前提下,做出新的尝试。”陈家俊明白公司高层的良苦用心。
“进军城市市场的想法不错,但是咱们目前没有标准生产线,新换设备还没有到位,这样盲目要求全厂抓紧时间造一台样车去参展,成本高不说,工艺水平可能也达不到,到时会不会适得其反呢?”郑友明很专业,分析得头头头是道,非常担心做了无用功,仓促上马新项目的结果很惨。
“的确是这样,本省专门生产大巴车的同行公司之所以厉害,人家就是专心专注于大巴车研发,技术成熟、工艺先进,咱们公司整体实力不如人家,假如他们也和咱们抢中巴车市场,上马中巴车生产项目,那可比咱们生产大巴车要容易得多,在实力的豪横上,我们和别人根本没法比。”陈家俊也分析了一番。
“没错,咱们公司的中巴车已经名声在外,我认为应该继续夯实、提升中巴车性能、功能和舒适度,把中巴车的行业最高标准展现出来,一样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的。”郑友明显然不是很赞成公司仓促上马大巴车生产项目。
“有道理,有道理。”陈家俊表示认同。
现在的大学生就是厉害,可不是只会蛮力干活儿,还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掌握以市场为导向的才略,并反向指导、反思自己的工作。
“陈经理,还没吃饭吧?”郑友明抬头看了看车间的大挂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没呢。”陈家俊才想起来,晚饭忘吃了。
“我今天不值班,这里有王东海坐阵就行,一会安排妥当,咱俩整两口去。”
“不喝不喝,明天起不来就麻烦了。”陈家俊连忙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