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琼三人走进那画花亭。
在诸多才艺之中,她擅长的也只有绘画,而赏花之事,则多是能随时作诗赋词的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她自觉不符合。
走进亭中,只见亭中央的架子上摆放着各式牡丹盆栽,姚黄、魏紫、赵粉等名贵品种错落有致,更有一些罕见的石斛牡丹和荷花牡丹,让人目不暇接。
周围的桌案上,笔墨纸砚早已备好,几位才子正挥毫泼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
春琼绕着这些盆栽走了一圈,细细欣赏每一种牡丹独特的美态。目光不时被周围画家们的笔触所吸引,最终也被这浓厚的艺术氛围所感染,忍不住拿起了画笔。
她没有选择单独描绘某一朵花,而是将整个画花亭及其中的花卉作为背景,绘制了一幅《赏花画花图》。
当她放下笔,抬起头来时,发现周围已经围满了人群,他们低头凝视着她的作品,惊叹不已。在她的笔下,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能嗅到花香,感受到微风拂面的轻柔。
一位年轻人忍不住赞叹道:“这是什么神奇的画法?这花儿简直就像真的一样!”
说着,他的手不自觉地伸向画中,似乎想要触摸那细腻的花瓣,却在即将触碰之际猛然缩回,意识到墨迹未干。
“这是一种追求真实的写实技法。”春琼轻声解释道。
尽管这一世未能拜得名师学艺,但她凭借自学和不懈的努力,逐渐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哇,哥哥你看,我在画里认出了你和我呢!”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兴奋地指着画中的人物说道。
旁边的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也赞赏地对春琼笑了笑:“姑娘的画技实在是高超。”
春琼微微侧身还礼:“公子谬赞了。”
这时,另一位身着翠绿衣衫的圆脸小姑娘好奇地问:“姐姐好,我姓周,父亲是均州府城的周员外,做粮食生意的。姐姐贵姓?之前未在府城见过姐姐,你是从其他地方来玩儿的吗?”
春琼回答:“我姓杨,来自郧乡县。”她没有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因为她注意到这个亭子里的人多半非富即贵,消息灵通之辈不在少数,难保没人知道退婚之事。她不想因此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或议论。
周家姑娘听她没有自报家门,又见她一身普通杏色春衫,头上也只有一根玉簪,猜测她估计身份不高。
她盯着画作沉思了一会儿后说:“杨姐姐,你把我画得太漂亮了!这幅画可以卖给我吗?”
问完又觉不好意思,脸色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