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连着赶了好几日路,终于到了一个叫暮山的小镇,队伍里有不少人的冬衣都是好几年前的,已经有些跑棉了,穿起来不是很保暖,就想着进城看看能不能买点棉花填补一下。
这天愈发冷了,大老爷们倒是还能抗,只是家里的老人孩子有些抗不住,这几天队伍里时不时就响起几声咳嗽,他们担心再这么下去,早晚都会染上风寒。
要是在逃荒路上得了风寒,别说荒郊野岭找不到大夫,就算是找到了大夫,他们这么风餐露宿的,能不能撑下去还不一定呢,所以有些银子是真 省不得,该花还得花。
这回各家要买的东西都不少,几乎是家家都交了进城的费用。
一进城,大伙就直奔布庄,为了防止人多布庄会抬价,他们还分开组队去不同的布庄采买,一块去的还能以多买一些为由压压价。
这回进城的主要目的是买棉花,进城的人里妇人占了多数。
刚踏进暮山镇,就看到街上的行人爬上爬下的,忙着到屋顶上修缮被冰雹砸破的屋顶。
这冰雹持续了好几天,不少人家的房屋都遭了灾,瓦片一下子变得供不应求,眼见这天越来越冷,看着估计是会下雪,可不得赶在下雪前把房顶补好。
同一旁的居民打听到镇上一共有两家卖棉花的铺子,一家在城南,一家在城北,城南住的都是平民百姓,城南的棉花价格会实在一些,城北住的都是些家境殷实的人家,卖的是上好的棉花,价格自然也不便宜。
众人一听根本就不用多作考虑,打听好位置就直奔城南的铺子,就算是平常年景,那上好的棉花也不是他们这些平头百姓能买得起的。
许是这几日降温的缘故,那铺子里还站了不少人,林平挤上去打听棉花的价格,没想到这棉价如今已经涨到六百文一斤了。
林平把打听到的价格告诉村里人,大伙进城前想过会涨价,但没想到涨得这么厉害,先前一两百文就能买到一斤的棉花,竟然涨到了六百文一斤,这六百文搁以前都能买上一两斤上好的棉了。
只是再怎么肉疼,这棉还是得买,他们这一路风餐露宿的,能不能找到山洞全凭运气,要是运气好找到能遮风挡雨的休息地,靠家里那几床发硬的被子倒也能勉强度日,要是睡在野外,夜晚的野外天寒地冻的,单凭那发硬的被子很难抗住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