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珍迅速作出行动安排,准备结束谈话离开。
何晴带着好奇询问:“爸爸,您既然如此精通这个行业,为什么不自己直接经营呢?”
“何文轩正在服役,何文承专心研究工作,他们都没有能力回乡帮忙。
何文佳也忙不过来,而你也帮不上多少忙。”
何宇柱解释道:“即便规模更大的业务也超出了我们的管理范围。”
“此外,徐慧珍和陈雪茹都非常具有竞争力,不仅不希望闲置,私下里也在比拼。
因此,将资金投向她们更有潜力,未来我们只需等待收益即可。”
“这样做不仅能够减缓我个人的压力,还能为你们家族增添更多的资产。”
何宇柱继续说:“近期合并几家企业的百味集团,完全可以交由何文佳负责。
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配方,确保生产的稳定和安全性,就没有大碍。”
何晴顿时感到茅塞顿开!
尽管儿子们为国服务是应该的,但这使得家族内部人力有些捉襟见肘。
……
回到家后,徐慧珍虽年纪不小,但做起事来依旧高效而坚定。
第二天一早,她便开始着手公司的注册事宜,她在京城有着一定影响力,是一位颇具声望的企业主,因此相关手续处理起来相当顺利。
短短几天,所有手续均已完成,公司成立所需的法律文件签订完毕,银行账户设立,临时办公地点也随之敲定。
她的两位女儿,徐静理和徐静平协助处理各项事务,而小女儿则在国外求学中。
由于得到了何宇柱的支持,许多人生路由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随后,徐慧珍携手蔡全无开始了他们的考察之旅。
他们的考察首站定在**,因为那里有人熟悉的娄小娥,可以借助当地的人脉优势。
是否前往日本,则有待商榷。
**的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设施齐全,完全能够满足此次考察的需求。
徐慧珍刚到 **,娄小娥就通过人脉关系介绍了几家正在建设中的房产项目,供她参观考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慧珍对许多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询问。
要树立品牌,规范化的公司运营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技术资格方面。
最初的目标是建造一幢十八层高的大楼,这对于一个初创的建筑公司而言并非易事。
由于与 ** 的设计公司有过合作,徐慧珍在设计上相对熟悉。
只要有足够的投入,技术问题并不是最大的障碍,关键在于能否适应北部内陆的严寒气候,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建立品牌的前提是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这并非易事。
徐慧珍借鉴 ** 建筑的优点,但也意识到不能盲目复制,因为地理位置和需求各不相同。
房屋户型的问题还需要回国后与何宇柱详尽讨论,才能作出决定。
四九城的家庭大多人口众多,有时候甚至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但如果房子建得过大,普通百姓能否负担得起呢?徐慧珍对此表示担忧,并记录下了所有的问题以及供应商的信息。
这些供应商在 ** 有分公司,可以直接联系,相信何宇柱会有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