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姬友道发兵益乐县

益乐县位于回乐县的西南方向,土地贫瘠,加之朝廷税收连年加码,老百姓不堪重负,宁愿冒着被流放或杀头的危险也要外逃,到去年底,全县人口已不足三万。

县令耿胜跟他的姓氏一样,是个耿直的读书人,早就对大夏那些贪得无厌的上层官员和腐败的朝廷心生不满。

他眼睁睁看着老百姓遭受苦难,又感到无力和无奈,常常独自悲叹。

后来听同窗高昌来信中和说起傅青云,不觉眼前一亮。

权衡一番后,心一横,便归附了傅青云。

其实在当时,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的。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尤其是有点骨气的读书人,脱离朝廷,归附傅青云,等同于造反,一辈子都要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这是与所读的圣贤书的思想违背的。

但最终还是抱着一线希望选择了傅青云。

短短几个月内,轻赋税;免徭役;修建城墙不仅供应足够的饭食,还发给工钱;重视农业和商业;发展工业;裁撤官府机构......

他被傅青云不同于那个时代的思想所深深震撼了。经常感叹,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多么正确。

听说,宕州集齐几万兵马要来攻取他这小小的益乐县,感觉有点可笑。益乐县老人小孩加在一起不到三万,你出动几万大军攻打我,真看得起我耿胜啊!

他第一时间将得到的消息报告给了傅青云,但信中未提及一句请求支援。而是没日没夜地带领主簿、师爷、守城军和捕快们三百多人,加固城墙,磨刀备箭,誓与县城共存亡。

益乐县的百姓们几个月来也切身感受到了新朝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眼见得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谁也不愿意再接受原来大夏朝的管辖。纷纷加入到加固城墙和备战的工作中。很多人家把儿子、孙子送到县衙,交给耿胜,让他们与耿县令一起守城。

而其他百姓则纷纷在地下挖起了地道,把粮食都藏在了地道里。以防被朝廷的官兵搜走。

这天,姬友道带领四万大军来到益乐县城外,把县城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结结实实,水泄不通。

县令耿胜带着二百多守城军和几百青壮百姓,站在城墙上,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大军,深知今日必定城破身死。说不害怕,是假的,这种阵仗,谁见了都害怕。可谁也没有退却。

姬友道站在东门外,冲着城头上的耿胜说道:“耿县令,你的为人,老夫十分佩服。”说着,还冲耿胜抱了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