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和县考每年一次;群考和大考每三年一次;殿考则每五年举行一次。”
“凡是任何一级考核通过者,即可享有大秦俸禄,根据成绩评定为童生、秀才、举人、贡士或进士,殿试第一名可获状元称号,并受朝廷重用。”
“其次,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为榜眼和探花。
对于文科考试,内容涵盖八股文、法家、儒家学说。”
“对于武考,则有兵法、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项目。”
赵牧的提案令全殿官员如痴如醉,纷纷沉浸于这一全新的人才选拔体系所带来的 。
这一制度一旦推行,即便是寒门士子也将有机会成为朝廷文官,而不再是氏族或地方官员的专利。
这对大秦帝国而言,无疑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巨大革新。
还未等朝中的文武大臣们回应,始皇帝已含笑点头道:“很好!赵牧此策甚佳。”
“广纳天下的才俊,为我大秦效力。”
“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既然是始皇帝亲自发话,谁敢说半个“不”
字?
左相李斯立即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圣明,此策得蒙公子高见,必将为寒门子弟和英才之士开辟一条报国之路!”
李斯深知这一点,因为他自己出身卑微,若非得吕不韦引荐,绝无可能步入朝堂,位列高职。
因此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当今大秦做官的艰难。
即便才智过人,没有背景和支持也难以一展抱负。
话音刚落,众多大臣也随之走出队伍,齐声道:“臣等赞同长公子之议。”
始皇帝听罢甚是满意,沉声道:“好!即刻传达朕的旨意,诏告天下。”
“从此,大秦将以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凡才德出众者,均可入朝为官。”
文武百官一同称颂道:“吾皇英明!”
始皇帝在朝堂上开怀大笑,对于赵牧提及的俸禄问题并未多加考虑。
大秦如今财源滚滚,商路畅通使得赋税激增数倍,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当今皇上与赵牧赞不绝口。
科举制像是一阵春风,席卷了整个大秦的土地。
无论学者、旧贵族后代还是贫家士子都看到了入朝为官的新曙光。
自统六国以来,许多人因缺乏升迁途径而心灰意冷,但赵牧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
这些士子们满怀热忱地期盼着能有朝一日投身朝廷,为帝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