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声、邻里间的寒暄声此起彼伏,为这略显压抑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顾修远穿梭在这狭窄的街道中,他的身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单薄。
他一边走,一边向路人打听着文物保护技术的消息,每得到一点线索,他的眼神中便会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但很快又会因为线索的中断而黯淡下去。
一路上,他看到了街边破旧的店铺,里面摆放着一些简陋的工具;看到了穿着朴素的居民,忙碌于生活的琐碎;也看到了墙上张贴的各种海报,或是宣传国货,或是呼吁团结抗战,这些都让他越发深刻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复杂与艰难。
终于,通过赵崇武在军队里的人脉,他们联系上了陈宇。
在一间堆满图纸和机械零件的工作室里,他们见到了陈宇。
工作室的窗户很小,阳光只能透过那狭小的缝隙洒进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光柱中弥漫着细微的灰尘。
地上堆满了废弃的设计稿,像是一片纸张的海洋;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金属的味道,混合着陈旧的气息。
陈宇身形清瘦,穿着一身满是油污的工装,头发有些凌乱,像是刚刚从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归来。他的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但眼中却难掩睿智的光芒。
小主,
看到顾修远等人进来,他微微起身,露出一个略显腼腆的笑容:“你们好,我是陈宇。早就听说了你们‘求索会’的事情,很佩服你们的勇气和决心。”
“陈先生,我们这次来,是想请您帮忙解决文物保护技术的难题。”顾修远诚恳地说道,“我们知道这很困难,但为了保护那些珍贵的文物,我们必须努力。”
陈宇推了推滑到鼻梁下的眼镜,声音有些激动:“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就关注到文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国内这方面太落后了,很多文物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而遭到损坏,实在是太可惜了。你们的精神让我感动,我愿意加入,一起攻克这个难题。”
此后的日子里,工作室里日夜灯火通明。陈宇时而在图纸上奋笔疾书,眉头紧锁,全神贯注地思考着每一个细节;时而摆弄着各种零件,双手熟练地操作着工具,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地上的废弃设计稿越来越多,每一张都记录着他的失败与尝试。有一次,因为长时间的工作,陈宇在焊接零件时不小心烫伤了手,手上瞬间起了一个大水泡,但他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便又投入到工作中。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在一个深夜,陈宇终于成功研制出了适合国内情况的简易文物修复工具和保护材料。
“成功了!”陈宇兴奋地大喊,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他的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那是历经艰辛后的喜悦与自豪。
众人围拢过来,看着桌上崭新的工具和材料,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顾修远拍了拍陈宇的肩膀,激动地说:“陈先生,太感谢您了!您为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春日的上海,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影。
街头巷尾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那是路边盛开的野花散发出来的。微风轻轻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春日乐章。
街边的店铺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人们在这美好的春日里,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祥和。
苏瑶背着画夹,漫步在街头,寻找着创作灵感。
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连衣裙,裙摆上绣着几朵白色的小花,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宛如一朵盛开在春日里的花朵。